七牛中文 > 历史军事 > 义利三国 > 第一二零章 第一生产力

第一二零章 第一生产力(1 / 1)

“罪将张合,诚惶诚恐伏启主公……十二月七日,我军对壶关展开攻击。初,我军以投石机轰击城墙。敌将郝伯道以棉絮铺墙。后我军击毁城门,攻入城中。不料敌将在瓮城中挖下巨坑……”

“八日,我军以攻城塔楼、攻城冲车攻击城墙。敌军以火油、巨石破之……我军阵亡两千余人。”

“九日,我军以云梯蚁附攻城,敌将以外斜木板应对。我军云梯无法在城垛处安置,被迫于城墙无垛处竖梯……敌军士气旺盛,悍不畏死。我军攻城困难……激战一日,我军阵亡近三千人。伏波将军甘宁,于此战中受伤昏迷。虽经军医急救醒转,然头痛欲裂。不得已后送至魏郡涉国。”

“……二十五日,我军挖掘之地道抵达敌军城墙前十步。遭遇敌军之地道……敌将引燃火油,我军被烧死、烟熏窒息而死者不计其数。”

“二十六日,敌军出城偷袭我军大营。原来因壶关前平地太少,敌军早已算准我军立营之地。事先已经挖有潜入通道……幸得都督事先将全军分两地立营。被袭一营虽然混乱,但另一营救援及时……虽然如此,但敌将郝伯道骁勇善战,我军成名军候以下军官共计十七人被其斩杀……”

“二十七日辰时,都督不顾主公当年在下曲阳之誓言。强令投石机以火油弹攻城。然敌将早已将壶关城内建筑拆除大半。所有建筑间均留有极大空隙,火势无法蔓延……二十七日酉时,天降大雪。壶关城内火势全部熄灭。都督羞怒攻心,口吐鲜血晕倒。全军士气大沮。罪将被剩余军候等推为全军统帅……截止信使出发之日,罪将在未得主公明令之下,已擅作主张,率领全军后撤出上党郡。计划返回魏郡涉国,稍作休整后再作打算……”

“此战,我军共计阵亡九千五百二十一人,伤两千三百二十五人。据随军军候所言,此战诚为主公起兵以来前所未有之大败。罪将未能尽到参军之职,导致全军伤亡惨重,都督、伏波皆重伤。罪将自知罪孽深重,当在涉国自行圈禁,屏息以待主公雷霆……”

一九五年元旦,邺城城郊。

作为穿越者,特别是作为一个**丝穿越者。基本的吃苦耐劳属性还是有的。所以蒋通说了不住邺城旧城那就是能够不住进去。他不住进去,他手下的文武、士兵们自然就不会进城里去住。结果就是,现在邺城城南的这么一大片营帐,反而成了整个河北的权力中心。

新的一年来到了。蒋通来到这个世界已经整整三十五年。中国人,逢五逢十,那感觉是不一样的。在这一点上蒋通也不能免俗。所以当新年第一天,他心情舒畅的起床,正琢磨着是不是找点乐子的时候。壶关来的信使,彻底的搞掉了他的好心情。

兵力是三万对三千,本方占据绝对优势。将领?周瑜、甘宁、张合这样的组合绝对是超豪华阵容。形势?本方刚刚取得歼敌十几万的超级大胜利,青冀实现一体化。本方已经是无可撼动的河北第一雄藩。而敌军的精锐已经全部被埋葬。几乎所有的守军都是新兵。这,这这,这怎么看起来都是稳赢的。不是么?

结果却是输了,输得毫无悬念,彻头彻尾的惨败!输了还不说,甘宁被砸了一个脑震荡出来,周公瑾童鞋果然如同在小说《三国演义》里的描写一般,输了就吐血……输了就输了吧。输了还丢人现眼,居然把老子当年说好不用的**给弄出来了?嗯!随军的工兵中,肯定有当年跟老子在下曲阳平定张宝的老人吧!结果呢,嘿!连老天爷都出来跟他们作对!壶关城居然在那一天下了大雪!

“嘿嘿,说起来,在通的记忆中,好像这一次是我军第一次在数量上占据绝对优势吧?难道我青州军以寡击众的事情做得太多。搞得大家都不会在优势兵力下作战了?”

蒋通这话说得很重,现在在场的郭嘉、周泰、黄叙等人听到这话心里都是一紧。而非军方的列席官员李马槽等人更是没办法说话。

“主公,延有一言。”

“嗯!文长有什么要说的?”

“主公,延虽然是冀州人,但是早年也曾跟随使匈奴中郎将臧昱出击鲜卑。因此路过壶关。壶关的地形,确实不利于攻城一方。而且末将确实没有想到,这高干居然有如此大的魄力,将事关并州生死存亡的壶关关隘全权交给在馆陶大战前还是一个小小军候的郝昭……”

“什么!文长刚才你说什么?郝昭!”

马延一开始对着蒋通说话的时候心里还是挺忐忑的。毕竟他是在顶着蒋通即将爆发的怒火为周瑜等人开脱。但是跟随蒋通一个多月以来,马延发自内心的认可青州这种就事说事,不考虑其他的办事风格。这一点比起当初在袁本初麾下做个事情要牵扯太多方面的风格好了很多。加之他是发自内心的认为壶关不好攻。所以终于忍不住站了出来说话。

结果就是当他说出“郝昭”两个字的时候,蒋通的注意力彻底被转移了。很明显,主公好像知道郝昭?哦,不是知道的问题,好像是很了解的样子?

“喏,主公,郝昭,字伯道。并州太原人。今年,嗯,好像是二十七岁吧。十年前,延跟随使匈奴中郎将出征鲜卑的时候是个伍长。这郝昭就是延手下的一个刀盾兵。此人当时给延的感觉就与众不同:身材健硕,十七岁时已经身高七尺五寸。武艺精熟,反正延那时候就不是他的对手。最让延感觉此子大异常人的是,此人喜欢读书,当年作战闲暇时,我等都喜欢聚众博戏。但此人却喜欢到处找书来看……当时延就觉得此人绝不是池中之物。但是此人和延一样,限于家世。升迁困难。如此文武兼优的良将,在去年九月,郝伯道随高元才路过元城时曾和延见过一面,那时候他还是个不得志的小军侯……”

蒋通已经没有再听马延的话了。从马延口吐“郝昭”两字开始,他就知道周瑜败得不冤。当然,他蒋通是三国迷,但是他除了对什么孟德、子龙啥的比较熟悉外,很多人的表字他记得并不太牢。所以张合战报里的“郝伯道”他没什么感觉。但是当马延说出郝昭的时候,蒋通的记忆一下子就被勾起来了。

这位身负绝世才华的骁将,限于自身的家世有限。虽然从军数十年,但到了五十多岁的时候才升到一个杂号将军——要知道那是曹魏、蜀汉、东吴三国都已经建国,校尉成了低级军官,杂号将军的封号满大街的时代了!

天幸那一年诸葛亮选择从陈仓出兵。结果就是,五万精锐的蜀汉野战军,在诸葛亮、魏延、姜维、马岱等诸多名将率领下,面对郝昭率领一千余州郡兵防守的陈仓城,用尽各种方法打了二十余日,竟奈何不了郝昭半分。就是这一仗,使得郝昭得以青史留名。而这一仗,也是真实历史上,中国历史火箭用于军事用途的第一次记载。

“公佑,记录。张隽乂处置得当,有功无罪。本将正式任命其为魏郡都尉。就地在涉国修筑堡垒,防止并州军突入魏郡。”

“甘兴霸骁勇善战,虽未建功,但忠勇可嘉。赏钱一百万,绢一百匹。”

“周公瑾,举措失当,致使我军大败。通传全军斥责之。并免去左都督一职。迁为魏郡太守。”

“主公。”听到这样的处置结果,郭嘉坐不住了。这可是把周瑜从军团司令官的高位给直接扒拉到一个郡太守的位置上了啊。郡太守?现在蒋通手下这么多郡国,最不缺的就是郡太守了。而且蒋通对周瑜的任命还是魏郡太守。苍天!以后蒋通不是常驻邺城么?这个魏郡太守真的是可有可无的存在。当起来比其他的太守都不如。这可是彻底把周瑜给踢出核心团队了啊。

“主公,对公瑾的处置是不是稍微重了点?需知公瑾年轻气盛,心高气傲。受到如此惨败,本来就已经心绪难平。主公还要如此追责……”

“奉孝此言,通认为不妥。我青州,啊,不,现在是我河北做事。都要奉行义利合一。周公瑾年方弱冠,本将就给了他统御金甲将的权力。但是权力越大,责任也就越大。他没有尽好自己的责任,当然要收到惩罚。难不成这时候本将还要出言安慰他不成?”

毫无疑问,周瑜是蒋通的爱将。在面对壶关天险和郝昭这样及擅防守的将领对垒。败了就败了。虽说蒋通很是心疼那伤亡的一万多士兵,但是现在的蒋通集团已经不是以前那样损失过大就要被灭亡的时候了。所以,这样的战败,这样的损失,虽然让蒋通很心疼。但是他还扛得住。

那么为什么对周瑜的处罚是如此的严厉呢?这就得从周瑜本人的性格上来找原因了。

这是一个非常骄傲、极度自恋的家伙。这样的人遭遇到意想之外的挫折。往往会陷入深深的自责和对自己彻底的怀疑。如果这时候周围的大环境还不住的安慰他。其实会让这样的人更容易陷入自哀自怜中拔不出来。

所以,对这种家伙,最好的方法就是:狠狠的骂他,撤他的职,定他的罪。这样做,对自恋狂的效果有两种可能。一种是自恋狂再一次燃起熊熊斗志,想要一雪前耻。另一种是自暴自弃,彻底堕落。而蒋通深信,周瑜,会是前一种。而对于蒋通来说,他的选择和前世、后世身居高位,所谓的“领导”们其实是一样:如果一个下属,连一丁点领导的责备都不能接受的话。那这样的下属就只能放弃了。

“公佑,都记下来了吧?立即将我军在壶关的战情和本将对以上三将的处理,明发全军!之后派人去涉国带五十个能说会道、口头表达能力强的军候、伍长什么的回来。然后让这些家伙给那些骄兵悍将们做汇报!让他们听一听,看一看,现在,我军仍然不是无敌的!”

粗粗的喘了一口气,蒋通接着说道:“现在在这大营里这些家伙这些天闹的什么真当本将不知道么?一个个以为打赢了袁本初,拿下了冀州就天下无敌了呢。一天到晚骄傲嚣张得很!虽说本将现在亲自住在城外的帐篷里让他们不敢进城。但是城内的妓家,最近可是来往军营极其频繁的!要我说,这一仗,那是败得真好!正好可以让这群志得意满的家伙收收心!”

“主公,此条大善。近日军心确实浮躁,壶关一败,对我军也是一件好事。嘉立即就会安排此事。”

安排了好了军事上的事情后,蒋通这才起身,对着李马槽身边一位眉目舒朗的年轻人拱手致意:“子扬,抱歉抱歉,通这边事情多,慢待了汝。还请子扬不要见怪。”

说起来,我们的马槽哥已经很久很久没有出现在大家的视野里了。原因无他,他在一九二年成功的将周瑜绑架到滨海港后不久,就被蒋通一脚又给踢回了淮南一带。因为蒋通看到周瑜、鲁肃后又突然想起来淮南一带现在还有一位很厉害的人才。上次派张涛、李马槽去淮南的时候给忘了。

结果这一趟李马槽就倒了大霉。这一趟差出了整整将近两年。原因无他,穿越前的蒋通就是一个好读书,不求甚解的典型。看书啥的从来都不细致。加之穿越过来三十多年了,好多前世的记忆已经在开始淡化。所以这一次蒋通只是给了李马槽一个人名,一个大概、可能、也许会找到这个人的范围。而且这个范围勾画得极大——淮南。在那个信息交换极不发达,交通条件极其恶劣的环境里。李马槽在淮南那么大个地方只花了两年就找到了这个人。只能说马槽哥太厉害了!

这个人就是刘晔,字子扬。货真价实的汉室宗亲。

此人智商极高,眼光也不错。对天下大势看得非常清楚。但是此人的品行其实不怎么样。在真实的历史上,他明明有机会自成一方势力,在淮南扬旗。但是他认为汉室已经不可复兴。所以拒绝当一方首领。在曹丕代汉的过程中,身为正牌子的汉室宗亲,他也出力不少。后来曹睿做了皇帝,一开始的时候他善于揣摩上意,所以很得曹睿的欢心。但是当他的面目被曹睿识破后,他就迅速的失宠。最后死得很不光彩。

概而言之,这是一个缺乏坚定意志和责任感的家伙。

不过蒋通并不认为这样的人有什么不好。缺乏坚定的意志不要紧,只要自己这个做主公的有坚定意志就好。一个没有坚定意志的下属,其实对于很多领导来说用起来更舒服——想怎么捏就怎么捏。缺乏责任感也无所谓——是,男人没有责任感,那就是彻彻底底的渣男一枚,谁给刘晔做老婆,那会是比较凄惨的吧。但是蒋通要的是一个高智商的,能够老老实实贯彻他的意图的手下。所以,刘晔的这些问题,真的不是问题。

那么蒋通要刘晔来做什么呢?科技主管。

作为一个非理工科的穿越者,蒋通对于如何发展科技,如何开展科技进步其实就是个半吊子。他可以凭着自己的记忆把初中水平的物理、化学等教材默写一些出来。也可以教导蒋蒙在财政部门早早的引入复式记账法什么的。但是,他能做的,也就只有这些了。

如果蒋通不是一方首领,而是专职的科技主管的话,那么或许青州现在的科技发展还会更好一点。但是估计也好得有限。而更要命的是,在蒋通家大业大后,他已经不再有什么精力和时间来专门针对自己麾下的科技发展做出什么决定性的指导了。

实际上这些年青州也好,蒋家自己的工坊也罢,在蒋通掌控青州后的几年。其生产什么的完全是在吃老本。别的不说,就说那成本高昂的锁子甲吧。以前渤海的老百姓因为吃不饱饭,为了能活下去,当蒋通拿出编一副锁子甲就给粮食五石的政策时。那时候大家可是趋之若鹜啊。可是这些年呢?渤海的老百姓们越来越不愿意为了五石粮食那么点价值耗费一整年的业余时间。所以蒋通不得不把锁子甲的生产重心放到青南六郡国。可是随着这两年青南六郡国的恢复,这六个郡国的老百姓也渐渐的开始不愿编织锁子甲了:有那功夫老子何不去多开几亩地?现在青州地广人稀,好地大大的有啊!

结果蒋通不得不提高编织锁子甲的工钱。然后就是随着青州军的扩编,在盔甲这一块上的费用如同光速般的疯狂上涨。财政部长蒋蒙为了这个事情已经一再向蒋通建议,要求彻底舍弃锁子甲,恢复到大汉原有的皮甲。不然当未来军队扩编到二十万、三十万的时候,光是这盔甲一项就能把他蒋蒙给搞破产。

这还仅仅是盔甲一项。实际上这些年当蒋通掌控全局,越来越忙,再也不能时时亲自去掌管科技研发后。整个青州的科研差不多完全停止了——缺少系统教育,没有什么文化的工匠们,其经验积累是缓慢的。经验转化成生产力更是缓慢的。这些年,青州的工坊没有什么特别拿得出手的新产品出售。随着大汉战乱的进一步升级,大汉人口的进一步稀少。原有的商品逐渐的达到了市场饱和。青州的商品已经开始出现了滞销的苗头。而这些,都需要科技的发展来提供新的动力。

而在这样的一个时代,知识的传播被世家大族垄断了绝大部分,寒门士子能够有那么一两个出众的已经是难能可贵。更别提中国的科技发展,从来是重经验轻理论。士大夫们对待科技产品,从来是重享受轻研发。如此一来,中国历史上就缺乏纯粹的科学家。所谓的什么名传青史的张衡啊、祖冲之啊,大家得知道一点。他们首先是士大夫。副业才是科学研究。

所以在这个时代,蒋通想要找一个家世优渥,受过良好的教育,智商超高,同时对科技研发有一定兴趣的童鞋来做自己的科技主管,那可是千难万难。想来想去也只有在真实的历史上,随便画几张图就搞出投石机的刘晔可以用了。

这就是为什么蒋通要李马槽不管多久,都要找到刘晔,找不到就不准回来的原因。当然,现在的刘晔,还只是一个依附庐江太守刘勋,活一天算一天的普通士子。所以,难的是找到他,招揽,那是不难的。事实上,当李马槽终于确认这就是自家主公要找的刘晔,将蒋通的书信交给刘晔的时候。刘晔第一句话就是:“浩然公也知世上有刘晔乎?”

“子扬,通的意思,是想请子扬出任我青州新设立的格物从事一职,专司整个青州的作坊生产。改善生产方法,提高产量和质量……子扬可以先去渤海看一看我蒋家的作坊和青州的钢铁作坊……然后通给你两个研究课题。一曰高炉炼钢。二曰板甲。”

最新小说: 绝对征服系统 红警之崛起南洋 穿越到灵气复苏三国的我无敌了列表 超能暴乱 大唐无双皇子 皇家娱乐指南 特种兵:开局干掉眼镜蛇小队列表 解构诡异全文 温柔坠落 大秦扶苏:开局起兵靖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