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牛中文 > 历史军事 > 义利三国 > 第七十六章 皇帝的价值

第七十六章 皇帝的价值(1 / 1)

将高顺的报告交给营中诸将传阅后,蒋通低头想了想,然后抬头问道:“诸位,大家对仲达的战报怎么看?”

“仲达滥好人,子龙太谨慎,幼平真丈夫、周郎才惊艳。如此而已。”

“嗯,奉孝评价可谓精准。说起来,这都是通的过失。当初若不是派子龙这样过分谨慎,过分在意他人想法的将领去滨海,而是派子义或者汉升前去,可能都不会有这样的事情……但不管怎样,两万人对四万人打成这样,已经难能可贵了。子方,代我跑一趟滨海城,高仲达有功无罪,迁鹰扬将军。”

蒋通此话一出,帐内郭嘉、崔琰、太史慈、甘宁、典韦等齐齐动容。鹰扬将军虽然也只是一个杂号将军。但它是蒋通以前的职位。这样的优容和尊宠,郭嘉、崔琰这样不太可能得到杂号将军名称的文臣还好。太史慈、甘宁、典韦等人眼睛里简直就是要喷出火来了。

“另外,周幼平悍不畏死、忠诚可鉴。拜为武威校尉。秩两千石。传令滨海城驻军军医全力救治,不可遗留瑕疵!”

“鲁子敬、蒋公奕从征有功,鲁子敬暂拜为渤海都尉,蒋公奕暂拜为平原都尉。比两千石。待通班师回临淄后,再另行安排具体事务。”

“哎,剩下的就是子龙这个家伙了。”蒋通说道这里也是一阵头痛。

赵云这个人,有自己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对自己有着很高的标准和要求。这样一来就把他自己搞得比较痛苦。很多时候会让自己里外不是人。在史实上,赵云立了那么多功劳,最终也没有得到名号将军的封赏。很大程度上是他自己把自己折腾成这样的。而且这个人谨慎得过分,过于重视别人的看法和想法。比如说新野之战,曹将夏侯兰被俘,因为这个夏侯兰是赵云的小老乡,所以赵云还是替夏侯兰向刘备求了情。但是等刘备赦免夏侯兰后,赵云就不再搭理夏侯兰了——这是为了避嫌。但是你把刘老板的感觉考虑到了,有没有考虑到夏侯兰本人和其他同僚的看法和观感呢?

“子方稍待,待会我给子龙写一封亲笔信。骂他一顿,这事情就算揭过哪。”

糜芳听到这话顿时愁眉苦脸:作为传达主公“圣旨”的狗腿子,就像刚才那样,大家都是升官进爵的多好。诸位同僚一高兴不就把他糜芳当喜鹊和好兆头了嘛。最后主公这一下不会让自己把子龙给得罪了吧?

蒋通这个时候才不会去考虑糜芳的小算盘呢。将滨海城的战后事宜简单处理完毕后,蒋通开口对郭嘉道:“如今已经是六月下旬,两个月来,我军枯坐馆陶城下,士气逐渐降低。而且随着天气越来越热,路途中的民夫转运粮草越来越辛苦,大营中虽然严格执行各种营务卫生条例,但是据随军军医报告,仍然有少数士兵出现了热伤风。奉孝,我军退兵的时机在哪里?”

郭嘉朝着蒋通轻轻一颔首,转过头对着太史慈、甘宁道:“从上个月底开始,魏郡冬小麦开始成熟。到现在已经整整一个月了。汝等一共抢割了多少粮草?”

问到这个,太史慈甘宁这两个二货马上得意洋洋起来。两人对视一眼后,太史慈站起身来:“军师,我和兴霸这一个多月以来真的很辛苦啊。最远的时候都跑到了赵国的邯郸!一路上既要抢割粮食,还要和各地世家大族的私兵作战,到了最近十余日,甚至还要和并州的匈奴骑兵作战……”看着面色渐渐不耐烦的蒋通和笑得越来越阴险的郭嘉。太史慈情不自禁的吞了一口口水,赶紧回到正题上:“截止昨日回营时,合计抢割粮草一百三十万石,一月之中,大小交战二十余次,阵亡骑兵一百五十五人,民夫二十三人。斩首各地世家私兵一千七百八十五人。五日前慈亲率的五百骑兵和三千民夫与大约五百匈奴骑兵相遇,将其尽斩之!我军的阵亡主要就是这一战。”

“嘁!袁本初真是无耻。我们汉人内部的厮杀,居然把匈奴人给扯进来。真是汉奸败类!”对于太史慈口中的匈奴骑兵,蒋通并不是很在意。原因无他,这个时候的匈奴,还是一盘散沙,暂时对汉人构不成什么威胁,

蒋通所处的这个时代,曾经雄霸草原一时的匈奴,已经分裂衰落了。战斗力最强悍的北匈奴,已经远走中亚,即将奔赴欧洲,掀起欧洲人史书上的第一次“****”。留在东亚的南匈奴,经过东汉政府百多年来政治、经济、军事的多重打压。匈奴人的自信心已经降到了有史以来的最低点。

当然,这些都是大背景,居住在并州境内的南匈奴现在最大的问题是:没有首领,彻底的一盘散沙。中原这边是诸侯割据的大战国,他们那里就是部落首领各自为政的小战国。

他们的现任大单于于夫罗先生,于中平四年(187年,黄巾之乱后三年)被东汉政府调动,指挥匈奴骑兵帮助东汉政府平定张纯叛乱。那时候于夫罗还不是单于,而是单于的嫡子,算是下一任单于的第一顺序候选人吧。不过可悲的是,这位哥前脚一走,后脚他老爹在家里就被自己的手下给干掉了。于是于夫罗就回不去了。这厮后来的时光,就是缠着中原的统治者,要求大汉朝给他做主,帮助他回去就任匈奴大单于之位。可是汉朝的那些当权者,哪个是傻的啊?好不容易匈奴内乱,变成一盘散沙,我们为啥要重新给匈奴整一个首领啊?于是大家都只是应付他,利用他,就是不真情实意的帮他。汉末群雄逐鹿时期,于夫罗跟过张杨、跟过袁绍、跟过袁术,最后跟了曹操。终身没有回到匈奴故地正式的就任大单于。

于夫罗死了之后,匈奴反而慢慢开始整合起来了。到了一百多年后,他的孙子,从小接受汉族文化教育的刘渊先生更是憾动了貌似强大的西晋帝国。当然,这些都是后话了。

总之,现在的匈奴,根本就没有主事的!大家各自的部落,各自为政。而且彼此之间攻伐仇杀频繁。汉族诸侯对这些家伙心照不宣的分而治之,需要的时候就利用下,利用完了继续分而治之。要不是后来西晋的司马们内耗得太厉害,世家大族到了那个时候又腐朽得太过神速。匈奴怎么都不可能翻起花来。所以蒋通现在根本就不担心匈奴人的问题。

把匈奴人的问题扔到一边,蒋通继续向郭嘉问道:“差不多了,这点东西拿回去,抚恤、奖赏、还明年的第一批利息,都够了。嗯,奉孝,北方的季观和汉升呢?”

“季观已经扫荡完毕安平、河间两国,现在返回巨鹿郡,驻扎在瘿陶城(各位书友建议大家一定要去找东汉地图来看,不然这书看起来有时候很空的,男儿生于世间,最大最爽的穿越YY不是抄诗词刷声望,也不是什么后什么宫,而是以地图为棋盘下棋!)。汉升已经重新拿下广宗城,将广宗城外的所有防御工事重新修葺,形成新的防御体系。主公,至此,半个巨鹿郡、安平国、河间国、清河国已经全部落入我手。另外常山国、中山国已经被我军将其与袁本初的魏郡割裂开来。现在袁本初能够有效控制的,只剩下了魏郡、赵国和半个巨鹿郡。”

“嗯,写信给朝廷正式任命的那位幽州牧(刘虞),问他,常山、中山两国现在是无主之物。太傅岂有意乎?”

“主公此计大妙。刘伯安被公孙瓒逼迫,堂堂的宗室前辈,以太傅之尊,居然只能蜗居在上谷和代郡这两个幽州最贫瘠、边事最频繁的郡国里。主公把中山、常山两个大国扔给他,他还不一口咬住。这样一来,我军的西北面就彻底稳定住了!而袁本初和刘伯安之间就万难调和,更遑论联合对我了!”

“另外,急调黄伯擢、蒋公奕入驻镇西堡。调刘元颖(刘馥)为河间相,调杜伯侯(杜幾)为巨鹿太守,调邴根矩(邴原)为安平相,调梁子虞(梁习)为清河相。”

“喏,主公。青州南部六郡国已经逐渐开始恢复,将这些大贤调到冀州恢复生产、把我青州之政向冀州推广也是应有之意。不过平原、北海、齐国、济南这四个郡国的太守国相就空出来了……”

“哎,奉孝,这些事情就不该我们操心,扔给文若去吧。他人脉广,夹带里的人才多得很。别的不说,我师尊郑康城这次到渤海师范学校任教,带来七百多弟子,其中的任瑕、郗虑、许慈、刘琰、王经等人,都是颇有才具的。虽然比起元颖、伯侯等人差了不是一星半点,但是正如奉孝所言,现在青州六郡国已经步入正轨。我青州法度森严,又有孝先那样的活阎王整日巡查考核。有了这些保证,这些人还做不好一郡太守?就算这些人不行,通还有七个妻弟在各地任县令县长呢,择其优者提拨起来就是了。”

“善,就依主公。不过嘉建议主公还是从您的师弟当中择人吧。外戚之祸……”

“呵呵,多谢奉孝直言。此言足见奉孝忠诚。这事就这么暂时定下来吧。待会再写一封信去问问文若的意见。”

“喏,主公,我军主力东返后。关于留守大将和兵力的配置…..”

“呵呵,这不都是现成的么。季观和汉升不恰恰选择了最关键的地方驻军么?野战主力军团的驻扎地点他们选得很好,就不用动了。只是需要适当的给他们补强一下军队。全部都补到一万五千人就差不多了。另外这次汉升、子义、子韧都颇有战功,一并升为杂号将军吧。”

“善,此事是嘉分内之事,稍后就去办理。”

“好了,抚民的太守,御敌的将军,都安排好了。袁本初又被我等打得只剩下了一口气。这时候朝廷的使者就用得上了。嗯,天使现在到哪儿了?”

郭嘉看着蒋通说到“天使”的时候,居然双手朝西面拱了拱。这个动作差点让郭嘉笑出声来:自家这位主公千好万好,最合他郭嘉胃口的就是,这位主公和他是一类人。他们两个对皇权完全没有一丁点的敬畏之心。只是把皇帝当普通人看。这种对皇帝皇权的态度,几乎和这个时代所有的人都不一样。

对于蒋通这个穿越者来说,皇帝算个啥?欧洲大革命时期,皇帝啊国王啊什么的人头是以“打”为单位来计算的。至于中国,秦汉的历史还太短。皇帝们过得还不算太惨。后世那些改朝换代、权臣篡位、宫廷斗争,皇帝们可是被杀得人头滚滚。晚唐的皇帝要去舔宦官的卵才能生存。五代的皇帝更是惨,手下的兵头们觉得不爽了,随便就换一个。到了晚清武汉的一声枪响,大家发现,原来一个国家不要皇帝还是可以凑合着过。皇帝的神圣性就彻底没有了。

然而对于这个时代的普通人来说,皇帝有多重要?或者说,这个时代皇帝的称号有多重要?

答案是:非常重要。哪怕全天下的人都知道现在的皇帝是个傀儡,但是在全天下人的心目中,皇帝仍然是国家的核心。士人当中,那些在个人节操上还有底线的人,都是要对皇帝认账的。

自秦一统天下以来,除了楚汉争霸的短暂几年,中国基本都是大一统的局面。汉光武再兴汉室后,使得天下人对刘姓天子的认同度极高。大一统的观念深入人心。在汉室刚刚开始倾颓,持续时间不过短短几年的时间里。各地诸侯、各大世家乃至升斗小民,虽然已经明确的认识到了汉室的衰落。然而有野心的诸侯一般这时候想的也不过是割据一方,取而代之的念头或许心里有,但是谁都不敢说出来。还有一些诸侯和更多的士人,更是期待着汉室的重光。

所以,蒋通心里不会把皇帝当个啥事儿,但是他也深深的明白,作为一个橡皮图章,皇帝还是很有价值的。

也正因为这样,蒋通在把本次出征能拿到的好处都拿到手后,就要请出事先去长安找董卓要的使者和圣旨了。

圣旨的内容很简单,申饬袁绍既往罪行,然后打完板子给颗甜枣——正式任命他为冀州刺史——你开始自己表的那个朝廷不认啊。之后表扬一下蒋通,说一通兄弟手足相残实乃亲者痛、仇者快的废话。最后表态:你们俩都别打了,和平啊,和平!

蒋通前世读史书,看到公孙瓒和袁绍鏖战数月后,董卓让皇帝下圣旨劝和的故事。当时就觉得凭此一点,就能证明董卓不是什么都不懂的莽夫——你看他下圣旨的时机选得多么好:大家都筋疲力尽打不下去了,但是谁都又不愿先退兵或者先求和丢了面子。于是董卓就给大家一个台阶下:你看,这是皇帝让我退兵的哦,我是尊重皇帝才放弃私怨的哦。

结果就是袁绍公孙瓒皆大欢喜,董卓控制的朝廷也威望大涨。还成功的和袁绍缓和了关系。所以大家都受益。

到了蒋通这一世,他一举拿下了冀州的三个半郡国。已经吃得很饱了——他不是不能一口吞掉袁绍,但是这次一口把那么大的袁绍给吞下去,会导致他严重的消化**——没看见那些蟒蛇啊什么的,如果一次吃得太饱,就不得不找个地方藏起来,连续几天几夜完全不动想办法消化么。在消化期间,那蟒蛇可是完全没有防御能力的啊。若是蒋通这次彻底把冀州吞下,不就成了一口吞下巨象的蟒蛇么?可是这时候的蒋通已经是天下诸侯侧目,他到哪儿去找地方藏起来慢慢消化?

所以蒋通这次也把皇帝这块橡皮图章给祭了出来。给自己也给袁绍这个死要面子活受罪的汉末第一高富帅一个台阶下。而董卓呢,这么大涨朝廷威望,也就是涨他董卓自己威望的事情怎么不愿意做呢——浩然贤弟,你果然够意思啊。这种事情都想着老哥哥!好,这次孤派文优(李儒)来宣旨,你觉得啥时候宣比较合适就啥时候宣呗!

说起来,历史真的开始发生转变了。现在已经是初平三年的七月。本来该在今年的5月22日被吕布砍死,然后尸体被用来做了灯油的董卓先生居然还活得好好的。看来当年蒋通通过太史慈给董卓的建议还是起了一定的作用。至少董卓不用逼不得已的把李傕、郭汜、张绣(本书中张济已经挂了)、樊稠等人派到远离长安的地方找粮食吃了。这样董卓的安全还是有一定保证的——至少大量的凉州军驻扎在城内,吕布就不敢有别的想法。

不过蒋通还是不看好董卓就是了。无他,缺乏了政治和经济力量支撑的军阀,是无法持久的。在汉末三国这个时代,董卓的凉州军是一朵无比妖艳的奇葩。常言道“匪过如梳,兵过如洗”。这个时代的军队大都军纪不好,但是再怎么军纪不好,一般诸侯的军队还是明白兔子不吃窝边草的道理,要抢劫要干啥的,都是出征的时候在敌国的境内做这些事情。唯有董卓带出来的凉州军,那是自己治下的老百姓都要抢的,而且抢了还没有什么事!董老大居然不管!所以,董卓因为这些军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地位和权力,也必然因为这样的军队走向败亡。这个,只是时间问题而已。

随着李儒的公开现身和圣旨的宣读,蒋通和袁绍在馆陶城外跪在一起接了圣旨。青冀两州的第一次决战,就这样结束了。

——————————

周末要陪家人,就不更哪。祝大家周末愉快!

最新小说: 绝对征服系统 红警之崛起南洋 穿越到灵气复苏三国的我无敌了列表 超能暴乱 大唐无双皇子 皇家娱乐指南 特种兵:开局干掉眼镜蛇小队列表 解构诡异全文 温柔坠落 大秦扶苏:开局起兵靖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