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牛中文 > 历史军事 > 义利三国 > 第五十八章 青州的春天(五)

第五十八章 青州的春天(五)(1 / 1)

初平二年五月,在军事总结会议结束并例行的再一次发布《告青州民众书》后。蒋通带着自己的老婆女儿一起登上了一辆马车,在一众文武的护卫下出了南皮东门,一路直奔初步竣工、即将开学的渤海师范学校。

从蒋通二十岁那年被禁锢,他在自家的庄园内开办夜校,将知识向自家的家奴、私兵传授开始。迄今已经差不多十一年了。十一年来,虽然诸多的事务缠身,期间还有惨烈的连场大战,但蒋通从未忽视过自家庄园、军队、军屯的夜校教育。往小说了,持续的夜校教育,可以对治下的子民进行洗脑,加强治下子民对自己的忠诚。往大了说,这是在士族阶层之外培育新的力量。只有这个力量成长到了一定的程度,他才能彻底的抛开士族阶级,从而有了跳出历史定式的希望。

然而,夜校这个东西,局限性还是太强。最大的问题是以前蒋通在自家庄园的时候师资力量还可以保证。但等他担任渤海太守后,那么多的军屯、军队,蒋通一个人是肯定不能兼顾得过来的。各个军屯、军队的夜校教师只能是蒋通庄园以前的私兵、家奴担任。这样一来师资力量就无法保证了。而等蒋通闲下来找李马槽等人私下了解了一些夜校的教育内容后,也不由得啼笑皆非:在各个夜校教师的讲授中,蒋通成了无所不能的天神般的人物。夜校里除了每晚教大家认几个字以外,就是各个教师吹嘘自家的主公是如何的万能,然后各位学员表忠心。这样的事情搞多了,好好的夜校居然出现了形式化和官僚化。

毫无疑问,这个东西已经走了味。而且随着整个青州被纳入蒋通治下,地域的宽广和治下人口的众多,夜校这样的培训机构已经显现出了其功能的短板。所以,新建一所新的学校,培育一支专业的,高素养的教师队伍,就迫在眉睫了。

这就是为什么在渤海穷得叮当响的时候蒋通也要坚持往渤海师范学校里面砸钱的原因。这也是为什么即便是渤海全境叛乱,南皮城危在旦夕的时候,赵俊领导的渤海建筑大队仍然坚持在这里施工的原因。

“主公!啊,主母也到了。属下拜见主公主母。”

“呵呵呵,伯喈、幼安,辛苦了。唔,伯喈,你比半年前瘦了好多。不要太操劳了啊,你年纪不小哪,注意身体啊。”

“呵呵呵,诚如主公所言,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啊(无耻的穿越者)。邕和幼安有幸主持这样一项足以青史留名的工程,真是三生有幸!看着这样一座远迈前人的学校一日一日的逐渐成型,那感觉……唔,主公,邕太激动了。概而言之,若是有生之年能见到这所学校开学,虽百死而无一憾矣!”

“伯喈失言了。通这所学校,可是还要靠你和幼安等诸多大贤才能愈发兴盛啊。”

“呵呵呵,主公,您是不知道,两位从事最近这大半年来,吃住都在工地上,对我渤海建筑大队的要求,比我这个本职官员要求都要严格。说起来俊才是惭愧啊。”

“哈哈哈,子逸也辛苦了。好了,话不多说,我们往里面走吧。幼安,你来给大家做向导如何?”

“敢不领命!主公,诸位,这渤海师范学校,渤海太守府投入两千万,主公私人襄赞一千万钱,季观将军襄赞两百万钱……第一期投入共计八千万钱。渤海建筑大队暂停渤海其他各处的官方工程,全队五万余人齐齐上阵。虽然我等践行主公的义利统一论,不准参与建筑的渤海工人不拿工钱,但诸位匠师主动要求年节不休,夜间不休。如此整日劳作,方能在七个月内,使的学校初见雏形。”

“主公,诸位,天幸冀州,啊,不,我青州渤海郡地势平坦。周边农户得知我等要在这里建学校后也极为配合支持,在我等强行给予补偿款后迅速搬迁。使得学校得到了一块足足万亩的平地……”

虽然在这里,蔡邕、管宁是监工,赵俊是包工头。但实际上,这座学校的蓝图却是蒋通规划的。一万亩,就是后世的6.66平方公里。这样的面积,和现代的顶尖大学比起来也不遑多让。在这样的一个时代,也只有蒋通才有这样的大手笔了。

整个学校是一个长2.58公里,宽2.58公里的正方形。没有围墙,边缘地区通过栽种树木形成各种小森林与周边相区别。在这个正方形内,是八条笔直的、方向各异的主干道,按照顺时针排序分别是西大道、西北大道、北大道、东北大道、东大道、东南大道、南大道、西南大道。如果说一个现代人从空中俯瞰这座学校的话,就会惊叹出声来:这八条大道拼在一起,不就是个米字么?不就是后世UK的国旗么?

而八条大道的交汇点。就是整个校区的最中心。在这个点上。矗立的是一座地基方圆达五十平米,高达十米,塑像本身高达十五米的钢筋水泥塑像:炎黄二圣四面八首像。

“诸位,这是俊按照主公的意思,召集队内诸多匠师,集思广益后敲定的方案。炎黄,为我华夏始祖。当然要位于整个学校的正中,而且要站得最高。同时要俯视四方。从而表现出我华夏所有的人杰,皆受惠于炎黄二帝,皆源于炎黄二帝之意。”

“主公,主母,诸位。从这个点向东直走的这条路是东大道,同时也叫先贤大道。长387丈(1290米),宽6丈(20米)。全部水泥铺路。在这条路的两边,每隔3丈有一座基座高1丈,塑像本身高1丈的塑像。也是先用钢筋编织成骨架,之后外面筑上木模,然后往里面浇筑水泥而成。这条路上的塑像,全部都是我华夏的历代大贤。就在诸位的不远处,大家可以看清的这条路上的第一座塑像,便是周公!而周公的对面,则是孔子!所谓东方属木,木主生发。主公的意思是,历代先贤遗留给我等后人的文化礼仪,才是我华夏生生不息的根本。所以东大道旁的所有塑像,全部都是历代大贤。当然,因为时间关系,塑造这么一座塑像工序复杂,迄今为止我们也不过塑造了大约二十余具塑像在这里,后续计划中将摆放在这里的塑像也只有大约三十余具。离这条大道理论上的二百五十六座塑像还差得很远。主公的意思,就是留待在座的诸位能够在不远的将来建立足以流传后世的著作,从而能够把自己的塑像留在这条大道上!”

赵俊此言一出,蒋通麾下的文士们纷纷涨红了脸,个个都露出及其神往的表情来。蒋通看见之后,暗暗点头。这一招可真是打在这些家伙的腰眼上了。

“诸位,再看这东南大道。这一条路也叫名臣大道。塑立的是历朝历代的名臣。因为夏代离我等实在太远,所以这第一位是殷商的伊尹……”

“南大道,是帝王之路。塑立的是历朝历代建立了丰功伟业的帝王。第一位的是帝尧……”

“西南大道,商贾之路。塑立的是古往今来的杰出商人。第一位的是白圭……”

“西大道,定国之路。塑立的是我华夏历代在内战中表现卓越或者留下著名的军事理论的武人。第一位的是孙武……”

“西北大道,开疆之路。塑立的是为我华夏开辟疆土的大贤。按照主公的意思,这条路上的人物不一定是武将。所以,这条路上除了卫将军、霍骠骑等人杰外,还有张子文(张骞)、班定远等人……”

“北大道,蚕烛之路。取主公诗句‘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之意(无耻的穿越者)。塑立的将是我渤海师范学校的历代山长、历代杰出校友。这条路上现在只有一座塑像,便是我渤海师范学校的第一任山长幼安先生。这也是本校内现在所有塑像中唯一一座塑像面容无限接近真人实貌的一座……主公的基业必将千秋万载,我渤海师范学校的功业也定当源远流长,但愿这一条路,最终会被铺满……”

“主公,这不公平,邕年纪比幼安长了那么多,为啥不任命邕为山长?”

“哈哈哈哈哈,连伯喈面对这永垂万世的**都忍耐不住了么?伯喈,你未来的位置,是在东大道,所谓的先贤之路上啊。”

“诚然,伯喈先生将来肯定是能在东大道上能有一席之地的。诸位,这最后一条路,东北大道。是农工之路。塑立的历朝历代为我华夏的农工做出杰出贡献的大贤、农人和匠师。这第一位的当然就是公输班了……”

“整个学校被这八条大道自然的分成了八个区域。目前我渤海建筑大队已经完成了第一期,也就是四个区域的工作。这四个区域分别是学生住宿区、学生教学区、教师住宿区和附属蒙学区。此外还有军事训练区、格物实验区、农业实验区、健身活动区尚未来得及修建。即便是已经完成的四个区域,也只能是堪将使用,离各方面的完善还有很大的距离。不过俊在这里说一句,在接下来的暑期里,俊和诸位匠师定然竭尽全力,尽力完善这四个区域,绝不耽误主公定下的今年八月(农历)第一批学员入学的事宜。”

“甚善!子逸辛苦了!诸位匠师、工人们辛苦了。幼安,这样的一座学校你还满意吧?说说,你的招生计划是怎么做的?”

“主公,诸位。宁先来说这附属蒙学区。蒙学区主要招收年龄在五岁以上,十岁以下的尚未开蒙的孩童,学制四年。一方面这里是未来我青州全境所有蒙学的典范和规范之地,同时也将是渤海师范学校学生的实习之地。现在子逸的建筑大队已经为蒙学区建起六层教学楼三栋。六层学生宿舍十栋。可以容纳学员一千八百人入宿就学。宁的意思,鉴于师资力量不足,第一期先招收学员八百人。以烈属和军属子女为主。之后边修建边招生。最后蒙学区在初平五年的时候达到三千人规模。招收的学员,全免食宿费。学校再从以往的屯民中聘请心细体健的妇人做生活教师,负责打理这些学员的食宿。至于教师嘛,毕竟是蒙学,将来就直接从师范学校这边择取优秀学员过来教学。教学内容头两年以主公当年编写的三百千为主。计划从第三年开始,加入简单的经学和算学。四年学习结束后,按照主公所说的考试,择优录取部分学员进入师范学校深造。其余的学员根据自身喜好和当时我青州的需要,进入各个县衙充当县吏。”

“幼安,通有点不同意见。”

“主公请讲。”

“学制四年通没有意见。不过除了全免食宿费以外,入学儿童的家庭还要给予一定的补助,需知在不少农家来说,六七岁的孩子已经是重要的劳动力了,可以下田帮着父母做很多活儿。这第一批学员既然是以烈属和军属为主,他们的家庭往往会更加缺乏劳动力。如果我们不给足补助的话,恐怕没多少人愿意把孩子送过来念书。虽然,孩子以后读了书前途肯定远大,但是对于平民来说,将来的利益实在太远,眼前的生计才是实实在在的。”

“主公考虑得周到,宁明白了。只是这样一来,学校运转的维持费用……”

“我青州现在也在自行铸钱了嘛,量产还不错。这样吧,除了学校第二期、第三期的工程青州牧府继续投入外。每年青州牧府加发三百万钱的维持费用。此外,我蒋家每年追加五十万钱的维持费用……”

“多谢主公。如此,是否按照当初建校时的规矩,我等臣属也追加捐款?”

“不,绝不。这个事情要纯属自愿。大家不要急着现在表态。捐款可以,私底下悄悄捐,除了建校时的捐款立碑说明外,后续捐款一律保密。免得互相攀比。此外,幼安,这蒙学的课程通也有点意见。”

“主公请明示。”

“入学前两年,三百千、算学同时开讲。此外学员还要接受体术锻炼、军列的操演。第三年,加入经学。加入枪术、刀术、射术的训练。通到时会调拨老兵过来。第四年,加入骑术训练。到时候还请奉孝提早准备退役的军马……如此,我青州的孩儿们才会文武双全,而不是过于偏重一头……”

“值此乱世,主公有此举也是应有之意,宁领命。”

“呵呵呵,幼安,可不是乱世才会这样哦。太平盛世一样要这样啊。殊不知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嘛。对了,幼安,这第一期学员男女生比例是多少啊?”

这话把管宁问得完全愣了:“主公,要招收女生么?”

“为何不招收女生?一个妇女全都目不识丁的民族,如何能够称得上强大?招!招女生,比例嘛,一步到位,一半的一半。通的辛夷待今年八月开学后,作为第一个学员到这里来就学。”

“呃,主公,长公主天资聪颖,据说现在《左传》都能通读了,何苦在这里浪费时光?”

“你也知道我的女儿在这里是浪费时间?”蒋通听到管宁这话心里也是相当大的怨念磅礴而出:“可是不把我女儿弄到这里来,你们这些家伙怎么肯招女生呢?这又是上位者的牺牲啊。”想到这里蒋通很是有兴致的问道:“幼安,你女儿多大年纪了?”

“十五。”管宁听到这个就知道坏了。

“伯喈你家的昭姬呢?”

“十四。”

“听闻两位先生的女公子都是天资聪颖,博学多才,羞煞渤海诸多才子的绝世佳人,如何?通都把女儿送到这里做女学生了,你们两位学校的负责人,还不把你们的女公子交出来,到这里做女先生?咳咳,话说回来,我家的子义今年也二十有五了,子龙也二十有四了,还有兴霸、子韧、伯擢,个个都还没有大婚呢。你们一天到晚的把自己的女儿锁在家里,让我青州的英才俊杰们怎么有机会亲近佳人呢?”

这话说得重。一个应答不好就是得罪全体同僚兼看不起自己的主公。蔡邕和管宁对视一阵后,垂头丧气的拱手道:“遵命。”

“呵呵呵呵呵,你们不要这幅表情嘛。回去问问你们的女公子,估计她们高兴得很呢。好,幼安,蒙学的事儿我们先说的这里。师范学校这边怎么说?”

“主公,师范学校这边初期计划招生300人。学制也是四年。大约在初平五年的时候可能能够达到1500人。初期的300人主要是当年主公在牟平庄园时接受了主公亲身教育的一众家兵。此外还有少量的本地寒门士子。教学内容嘛,按照主公的意见,学习经学、算学、文学、射术、枪术、马术等内容。在这里学习书本上的东西是次要的,主要是培养师德、师规,使得四年后,第一批学子毕业后,能够在我青州至少新办100所蒙学……”

“甚好,提一点意见,这些家伙的实习,除了到蒙学教学外,还要轮流到青州牧府跟随各位从事学习实际政务,到车骑将军府跟随各位将军、校尉学习实际的军务。需知实践才出真知。通不怕夫人在这里,也要说一点,通的亲卫黄飞,以前不过是个家奴,大字不识一个。跟在通身边十年,什么没见识过?这次下放他到东光县去做县令。抚民、分田、春耕,那是做得井井有条。倒是通的妻弟阿侃,当年可是通的外父大人一手教养啊。现在去了阳信做县令,整个县政一塌糊涂。所以说,师范学校的学生,一定要安排他们到牧府、将军府实习。”

“我等领命。”

“诸位,百年大计,教育为本。诸位或者本来就出生于底层,或者亲眼目睹了当年蚁贼的狂暴。都深知大汉再像以前那样是走不下去了。这就需要求新求变。而以往的世家大族牵涉太多,所得太多。是不愿意变化的。要变化,只能依靠新生的力量。这一股力量,就落脚在这个学校里。通知道,培育这个新生力量的过程极为漫长,十年、五十年、一百年?但是,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我等今日的作为,必将在青史上留下显赫的一笔。诸君且努力!”

最新小说: 解构诡异全文 皇家娱乐指南 大秦扶苏:开局起兵靖难 大唐无双皇子 超能暴乱 绝对征服系统 特种兵:开局干掉眼镜蛇小队列表 红警之崛起南洋 温柔坠落 穿越到灵气复苏三国的我无敌了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