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副黝黑的面孔,一副铁打的好身板。在黄梅县公安系统,只要提起王亚彪,没有不竖大拇指的。在普通而寻常的岗位上,他披风沐雨,不惧酷暑严寒,把公安事业和人民的利益装在心怀。年复一年,他埋头自己的工作,脚踏实地,无怨无悔。这个壮实、憨厚的年轻人既是群众最贴心的守护神,又是犯罪分子闻风丧胆的克星。近十五年的民警生涯,王亚彪办下的案子一桩桩,做下的好事一件件。在干部群众中,他有着极高的威信和良好的口碑。组织也十分相信他。他因此两次荣立个人三等功,两次受到黄冈市公安局表彰,三次被评为黄冈市“优秀责任区民警”,2003年被黄梅县人民政府评为“感动黄梅十佳新闻人物”,2004年被黄冈市公安局授予“十佳爱民警官”,2006年还荣获“全国优秀人民警察”称号。
从走进基层派出所的那天起,王亚彪就扎根乡村,与人民群众为伍,关心群众冷暖,听取群众呼声。他告诫自己,身为民警,就要做“三个代表“的忠诚实践者,为党旗添光加彩。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想问题、办事情、做决策都要从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在思想上树立群众观念,在决策上增强群众观点,在工作上坚持群众路线,在方法上注重群众感情,想人民群众之所想,急人民群众之所需,解人民群众之所难。
他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
1998年深秋的一天,王亚彪在新开镇六咀村巡访时,见到一间破烂不堪的民房。在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谁还住这样破烂的房子呢?强烈的好奇和民警的敏锐使他停下脚步,迅速上前看个究竟。谁知这一看不要紧,他的眼泪差点落下来。只见低矮破旧的民房中,阴暗潮湿,苍蝇乱飞,气味极其难闻。尤其难以入目的是这样的房子里,竟然连一张床也没有。几块断砖往拢一码,搁几块旧木板就成了所谓的床。床上的被单是破烂的,棉絮是黑色的,它们与破衣烂衫堆积在一起,混乱不堪。屋中的灶台上积着灰尘,半碗剩饭放在灶台上,引得苍蝇飞舞不息。
房子的主人名叫段新爱,61岁。和他生活在一起的有他的老伴以及两个孙儿、孙女。
凭感觉,王亚彪知道这是一个极其不幸的家庭。在交谈中,他从老人口中得知,老人是外来户。前几年老人的儿子媳妇不幸去世,留下一对小孩让老人抚养。为了生计,老人举家迁回祖籍所在地,借了人家的一间破房,租种了水产场的两亩荒地糊口。
风烛残年的老人,两亩荒地,这就是生活的来源。其中的艰难可想而知。
身为人民警察,在人民有困苦时不去帮助,良心何忍?
从这一天起,王亚彪就把这里当作了自己的家。只要有空,他就会往这里跑。今天提来一袋米,明天拿来一壶油,从不肯空着手。
此刻,有谁知道,王亚彪的家也极其困难。他的工资不高,其时竟500元。他的哥哥因车祸住进了医院,嫂子早已下岗在家吃闲饭。他不得不接济哥哥。为了两头兼顾,他戒掉了香烟,酒更不喝了。衣服也舍不得买。过年过节的,他都穿着警服。朋友总是说他老土。然而,他把节约下来的钱用来买油、买米、买菜,用来为孩子买学习用具。
年复一年,他坚持着。谁知道,这一坚持就是十年。
十年光阴,三千六百多个日日夜夜,他牵挂着段新爱老人一家。老人年迈体衰,犁不动地,挑不动水,这些体力活就成了亚彪的专利。他有个小本子,密密记着老人家要干的活计。让老人感到奇怪的是,每当家中需要人力的时候,亚彪就会来到家中,把要干的活计干得漂漂亮亮。
风雨十年,亚彪为这个家付出了太多太多。曾经,他放弃过调入县城工作的机会。曾经,他放弃更好的发展机会。曾经,在父母生病需要别人照料时,他却不在父母身边。曾经,在兄弟需要帮助时,他却不能伸出自己的手。
十年来,他为老人做下的好事一桩桩,一件件。十年间,他用自己的积蓄为老人盖起了像样的新居。老人逢人就说,人民警察是我的儿子,我的儿子是人民警察。说这话时,喜悦之情洋溢在老人的脸上。
在亚彪的帮助下,老人的孙儿、孙女长大成人,参加了工作,有了正常人的健康生活。
逢年过节,亚彪会带上妻儿到老人家团聚。亚彪的事在乡村不胫而走。人们在赞扬他的同时,更给人民警察多了一份信任。
1994年5月,王亚彪从火热的军营步入了黄梅县公安局新开镇派出所。
其时,基层派出所条件艰苦。简陋的办公场地,简陋的办公设施,警力严重不足。面对困难,他眉头都没皱一下,微笑着来到最偏远治安最为复杂的六咀警区。为了摸清情况,亚彪冒着炎夏酷暑,走村串户,奔走在16个村的千家万户普通百姓中,访民情,解民意,帮民难。汗水湿透了他的衣裳,脚上打起了燎泡,他全然不管不顾,直忙到天黑才收兵。
他知道,要应对复杂的治安环境,切实增强群众的安全感和信任感,就必须下苦功夫,掌握真实的第一手资料。凭着在部队锻炼的好体魄,他坚持用自己的双脚以及勤奋走遍每个村村寨寨。每到一地,他都习惯性地记地形,看地貌,了解当地风俗习惯,并熟记于心。
正是这种不等不靠的奋斗精神,感动了方方面面。群众与他的距离近了,治安工作好开展了,大家都愿与他谈心里话,在谈话中,他掌握了更多的信息,由此建立了一套完整的治安资料。
为了提高自身的素质,他认真学习相关法律,向老同志学习办案经验,并结合实践,在受理、审核、管理中锻炼执法和创新能力。为了在工作中疏而不漏,他创造性地将治安管理网络延伸到了乡镇及村组,确保了治安防范触须延伸到每个领域。配备了基层治安管理员和信息联络员,以达到底数清、管得住、服务好的工作目标。使治安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
对工作倾注满腔热情,对群众永远充满爱意。王亚彪在一次又一次下基层中,为群众解决了难题,受到群众的尊重和信任。
前年7月,农忙在即。农户忙着抢收抢种。王亚彪一大早就走出了派出所。六咀附近的一个农户被人盗走耕牛,农忙时节,一刻也离不开耕牛,憨厚的农忙急得哭了。群众把耕牛当作自己的命根子,决不能让群众遭受损失。亚彪二话没说,找来村支部书记,协助农户借来耕牛。他亲自给人犁田、插秧,在劳作中安慰农户,让其放心。当天晚上,他召集治安联络员对症分析,认为耕牛还在附近。他迅速布控,加强巡逻,不放过任何蛛丝马迹。果然凌晨时分,外地盗牛分子牵牛走过,被当场拿下。
耕牛失而复得,农户感动的当场下跪,喜极而泣。
参加工作以来,亚彪坚持走出机关,下到基层,走到群众中,而且十多年初衷不改。
正是这种勤奋踏实的工作作风,使他作下了一件件让群众感恩不忘的好事。村民张小桥得了急病,倒在地里。一农妇记起亚彪的电话,立即向他求援。三分钟后,亚彪就赶到了现场。他背起病重的农民,一路往医院跑。经急救,农民转危为安,亚彪却一身大汗。
一村妇将要分娩,危急时却无人抬送孕妇。村支书找到他,他二话没说,就和村书记一起,抬起孕妇往医院跑。
有人算了一下,亚彪十多年为群众做过的好事不下百件。其实,透过这一件件好事,我们看到的是一位民警的爱民情怀。
对人民群众倾注一腔真情,对犯罪分子疾恶如仇。亚彪在群众中有着极好的口碑,在犯罪分子中也有着闻风丧胆的威名。
2004年,亚彪所在的警区发生了一起凶杀案。凭着对辖区情况的熟悉,他仅用四天就侦破案件,将凶手抓获归案。
去年的一段时间,新开镇的农用高压线被人盗割。为了打击犯罪分子的嚣张气焰,亚彪深入辖区明查暗访,仅用7天时间就将7名犯罪分子全部抓获归案。
作为一名警察,仅有勤奋是不够的,还需要崇高的奉献精神。有敢于与凶残的犯罪分子较真的劲头,有勇于与犯罪分子搏击的技术和勇气。亚彪正是这样,敢于较真,勇于出击的好民警。
说起新开镇的“斧头帮”的覆灭,没有不对亚彪竖大拇指的。
2002年,长江汪家州堤坝建设在即,以单海波为首的穷凶极恶的“斧头帮”
来到工地。他们既无技术,又无资金,但是,这群凶残的黑帮却凭着拳头和斧头,硬要承包工程。在遭到拒绝后,他们将工程管理单位和承包单位的人打伤,在当地造成极恶劣的影响。亚彪得知情况,独自一人到辖区的60多个自然村调查,掌握了犯罪分子的大量犯罪事实。然后,在公安局的支持下,将犯罪团伙一举摧毁,群众无不拍手叫好。一些群众自发地买来鞭炮燃放,以示庆贺。
王亚彪就是这样,爱民、热情、正直、公正,他用一腔热情谱写了爱民情怀,也用一腔忠诚维护了法律的尊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