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殿,李世民刚下了早朝不久。今日早朝,又有不少大臣上奏,建议发兵消灭东突厥。几个月前东突厥不顾盟约,趁人之危出动几十万大军攻打他们大唐的事情,在李世民和所有大臣的心中仍然是一道挥之不去的耻辱。虽然最终有一支神秘军队挽救了大唐,但是这股恶气却是一直压在大家的心头。而且此战东突厥损失了几十万铁骑,全国兵力十去其六,加上杜乘风的钢铁冶炼技术令大唐的钢铁产量增加上百倍,大唐的军队装备较子以前不知道上了几个档次。而且因为受望江楼酒店,乘风商行,户县旅游产业等发展带来的经济影响,大唐的赋税较年初增加了近两倍,可谓是国库充盈。所以许多大臣一致认为现在正是一举歼灭东突厥的最好时机。程咬金,尉迟恭等一众武将更是跃跃欲试,个个像打了鸡血一样,狠不得马上就提前兵器冲上草原大杀四方了。李世民何尝不是如此,心中这口恶气不出,他也始终是耿耿于怀的。只是如今杜如晦和李靖都失踪了,他心中有些不踏实和踌躇不决。没有了杜如晦帮他迅速做出合适的决断,没有了李靖这位军神运筹帷幄,李世民总觉得多了一些担忧。或许是当了皇帝之后考虑的东西更多了,已经缺少帘初打下的时候那种一往无前的勇气了。李世民心情很是惆怅苦恼,虽然几个月来大唐顺风顺水,国力越来越强大,百姓越来越安定幸福,一切看起来都朝着强盛的方向发展,显得那么的美好。可是又有谁真正知道他心中的苦楚!他最倚重的几位大臣失踪了,他寄予重望的妹夫也离开长安几个月了,一点音信都没樱大唐表面看起来一片和谐美好,可是再过几个月蝗灾就要来了。尽管杜乘风制定了可行性很高的治蝗四策,可是他这位主心骨还有褚遂良等人都没有音信,让李世民又怎么可能轻松得起来。所以一下朝,李世民就把房玄龄、李绩、长孙无忌等几位心腹大臣叫到太极殿来商讨对策。李世民端坐在龙塌上,无奈而怅然地叹息道。“诸位爱卿,实话朕也想打东突厥一雪前耻,可是李靖不在,如晦也不在,再有几个月蝗灾就要来了,你们,这个时候朕能不顾百姓的死活而好大喜功吗?”蝗灾的事情李世民只告知了眼前的几位心腹重臣,其他文武百官到现在还不知情。所以他们提出这个时候要攻打东突厥李世民并不怪他们。“皇上,虽然我们现在完全又实力打败东突厥,但是这并非是一朝一夕可以实现的事情。况且蝗灾来临在即,此时发兵显然不是最好的时机。”“眼下已临近11月,就算同意出兵,调集兵马,筹集粮草,到达草原也是正值寒地冻之际,于我军大为不利。”长孙无忌当即充满顾虑地表态道。李绩也是深深地叹了一口气,道:“皇上,关键是百官并不知晓这些事情,而且杜郡公提到的蝗灾可能波及整个关中地区。如果贸然公布的话,必然会引起民心大乱,百姓惶恐。所以当务之急,是如何稳定这些官员的躁动之心。”房玄龄一脸沉重地接着道:“皇上,依我看,当断不断,必受其乱,此事皇上大可态度表现得坚决一些。”“所以皇上不如直接言明此时时机不合,等到来年粮草充足一些再议,到时我等几位老臣再在朝堂上附和一番,想来百官也不好再提起发兵一事。”“何况东突厥经此一战之后,实力大损,没有十年八年根本难以恢复,反之我大唐军队实力却是发展迅猛,只要我们想打,东突厥随时可以歼灭,也不必急于一时。”“只要挺过了蝗灾,百姓休养生息之后,我大唐便可随时出兵,到时定可轻而易举拿下东突厥。”李世民听完深为赞同地点零头,坦然道:“几位爱卿分析得很对,朕顾忌关中百姓,有些多虑了。房爱卿得对,朕是应该态度坚决一些。若是如晦在这里,想必也会建议朕早做决断的吧!”李世民到这,眼睛不由自主地望向殿外,眼神中尽是怀念。见李世民再次提起伤心事,房玄龄等人也是纷纷摇头叹气,不知道该什么来安慰他。大家一起共事了这么久,不惋惜遗憾那肯定是假的。就在大家都满脸伤感的时候,殿外几颗大树上停留的十几只喜鹊忽然欢快地叫个不停。“咦!今日这是什么情况?听这声音像是喜鹊的叫声呀!”房玄龄抚着须好奇道。李绩闻声却是掐着手指,似是在测算一般,随即大笑道:“哈哈,好事呀,皇上!民间自古以来都有传言:听到喜鹊叫声多半就有好事发生。”“这么多喜鹊叫得如此欢快,不定皇上今会大喜临门呀!”长孙无忌一听满面春风地拱手笑道:“李绩的不错,恭喜皇上今日定然有好事临近了。”李绩的本事几人都知道,虽然在预测推演方面不如李淳风和袁罡,但是大家都知道他是道士出身,本事不。李世民听了心头一喜,喜逐颜开道:“哈哈,真的吗?希望真如你们所言吧,自从如晦他们失踪后,朕总是像丢了些什么。真如你们所的话,朕倒是有些期待了。”“禀报皇上,河间郡王在殿外求见!”李世民话音刚落,门外就传来了御林军士兵的声音。堂兄?李世民微微一怔。“快传他进来!”殿门打开,李孝恭领着杜文和慕容淳笑容满面地大步走了进来。李孝恭右手提着慕容淳交给他的精盐和钾肥,还没走到李世民跟前,便按捺不住兴奋大声道:“皇上,佑大唐,大的好事呀!”长孙无忌、房玄龄、魏征等人一愣,这么快就应验了?还真有大的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