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侍郎是咽不下这口气,自己两朝元老被一个初入官途的毛头子给罢职了,面子也过不去。逼不得已,他只好把自己是郑家子弟的身份抬了出来,希望可以让杜乘风知难而退。可是郑侍郎注定是要绝望了。以杜乘风克隆军团的实力,完全可以分分钟灭他郑家好几次了。“呵呵,你终于肯承认你自己是郑家人了吗?我等的就是你这一句呢,废物!”杜乘风突然做出一个耐人寻味的笑容。道:“既然如此,那我就放心了。”完再也不管郑侍郎如何反应,而是直接摘下郑侍郎的官帽,接着双手一用力,顺势把郑侍郎的官职也一并扯了下来。既然已经得到了自己想要知道的答案,杜乘风就再也没有心思跟郑侍郎在这里浪费口舌了。郑侍郎不想脱,以为可以利用家族的背景来临死挣扎一下,杜乘风就强行剥掉了他的官服,彻底破灭了郑侍郎的侥幸心里。杜乘风突然出手,让郑侍郎措手不及,还来不及反应,官服官帽就被杜乘风强势给脱了下来。等他反应过来,一切都已成为定局。杜乘风用行动切实地证明了,他根本就没把所谓的郑家这尊庞然大物放在眼里。郑侍郎所谓的靠山,事实证明在杜乘风眼里连个屁都不是。“还不快滚!”杜乘风放下官帽官服,瞪着郑侍郎,怒吼道。这郑家果然真不一个好鸟,不管是郑弘文还是郑侍郎。见事态超出预料,郑侍郎知道自己再坚持下去,也只是丢人现眼,还不如趁早离开,联系家族的人给李世民施压。“杜乘风,你给我等着,你会后悔的!”郑侍郎悻悻然地转过身,愤愤然地离开了杜乘风的办公处。临走前还没有忘记回头朝杜乘风丢下一句威胁的话。“我会等着的,到时看谁后悔。”杜乘风丝毫没把郑侍郎的威胁放在心上。“杜县伯,这样真的不会有事情吗?用不用跟皇上打个招呼。”看着落魄离去的郑侍郎,褚遂良好心地提醒道。“放心,不会有事。好了,既然害群之马走了,现在我们继续来讨论刚才的问题。”杜乘风若无其事地道。解决了郑侍郎,杜乘风重新把三人叫到一块,坐在一起重新讨论起治蝗的问题来。“刘主事,肖主事,你们两个跟我,现在遇到了什么困难?”杜乘风朝着还在惊讶中的两人问道。刘主事和肖主事对望了一下,两茹了下头。刘主事这才开口道:“杜县伯,还是先由我来吧。”“吧,我听着。”杜乘风淡淡道。刘主事捋了捋思绪,道:“皇上下了那几条旨意之后,我和肖主事这些日子和关中的许多地方官员做了不少的沟通。地方官员也给治下的百姓交待了任务。”“刚开始还好,百姓们没有什么怨言,后来逐渐地就暴露了出来。百姓们都以农忙为由,开始不愿意配合地方官员的工作。我和肖主事甚至亲自到长安县和万年县和百姓们解释也无济于事。”“具体都是些什么问题?”杜乘风直截帘地问道。刘主事想了想,回道:“皇上在下放关中各地官员的旨意中指出,第一:要种植大量的大豆和果树。第二:全面做好防旱工作。第三:要大量的养殖鸡鸭等家禽。”“第一还好,百姓们都挺容易接受,因为并不占用他们多少农忙时间。毕竟大豆和果树都可以食用的,而且不用怎么照料。”“第二条很多百姓就有些抵触了,主要是关中地区一年雨水本来就不多,而且防旱是个大工程,各地官员也没有什么好的方法。”“百姓们见地方官员都无能为力,渐渐开始有些抱怨。这点我和肖主事也在思考,只是时间太短一时想不到什么行之有效的方法。”“至于第三条,百姓主要的怨言都是表示,少量的养殖还是愿意的,但是大量养殖的话有些困难。”“因为关中的百姓家中的余粮本来就不多,而家禽主要是靠吃粮食长大的,大量养殖的话必然将浪费大量的粮食,这让本来余粮不多的关中百姓无法接受。”“杜县伯,大致的问题就是这些了。本来之前郑侍郎提议由地方官员向朝廷报备,在关中的一些河流上修建一些水坝,再修建一些水渠。”“本来这个提议不错,地方官员都很赞同,但是同时兴建许多水坝水渠花费的钱粮实在太大,朝廷根本承担不起。”“于是郑侍郎提议加大百姓服徭役的人数和时间,我和肖主事担心这样容易引起民怨,所以便和他争吵了起来。”“嗯,你们做得很对,加大徭役并不是解决问题的最好方法。现在大唐还是下刚定,民心还不稳定,贸然加大徭役很容易引起百姓的反福”“而且我觉得服徭役本身就是对百姓的一种盘剥和欺压,不值得推广。”杜乘风冲着刘主事赞赏地点零头,道。“杜县伯,还有一个问题就是皇上下的旨意中,特别指出,一定要在明年的年初完成。这个时间对于修建水坝和水渠来很紧,很难保证水坝水渠的质量。”这时,一直没有开口的肖主事一脸为难地道。两个主事反映的问题都在杜乘风的意料之中,这个时期的百姓并不富裕,温饱问题都还不能很好的解决,为了防治蝗灾,还要他们拿出大量的粮食来喂养家禽,百姓肯定会心生不满。虽然家禽养大之后也是美味的食物,但是抛开治蝗的作用之外,这大量的家禽长大之后如何处理也是一个问题。最关键的是地方官员所做的一切都不得告知百姓这些都是为了防治来年的蝗灾。因为一旦这样做了,百姓立刻就会变得人心惶惶。加上民间对李世民杀兄上位的做法也一直颇有微辞。一旦处理不好很容易被一些有心人利用而引起民变,到时再加蝗灾的影响,局势就会变得一发不可收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