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回李明相中李德仁,先拜师傅后认亲
诗曰:大公子拜师学艺,饱读诗书做乡医,
名师高徒传美名,悬壶济世在京西。
话说王夫人王春花,送走了王宇和王彩莲,来到刘婉君夫人的东院,来和她商量给二公子李武胜提亲的事。王夫人,把王宇和王彩莲父女,是如何救了二公子李武胜,详详细细的对刘夫人说了一遍。两个人先是责备了一通二公子李武胜,然后又夸奖了一通,王家父女的舍身救主。
最后刘夫人说,“我看王彩莲这个姑娘不错,将来能管住二公子李武胜,也应该给他说一个大媳妇儿,好好管管他。要不然他这个小鬼头,指不定还要怎么淘气,还会惹出什么大乱子来。找个大媳妇儿好好管管他,也让他收受心性。妹妹赶紧托媒婆去提亲,需要什么就跟我说一声,早点把媳妇儿娶进门,早点就给给这个小野马驹子,套上一副龙头。你别看咱们这些当妈的管不了,说不定这个媳妇儿就能把他管得服服帖帖。她哥哥王振泰,是我的干儿子。再把她娶过来,给二公子做媳妇儿。我们和王家可以说是亲上加亲了。”
王夫人一听,刘夫人同意了,心里也是特别的高兴。然后赶紧告别的刘夫人,出了东院,回到自己的西院,赶紧找管家,先去王家,要来了王彩莲的生辰八字,又拿着二公子的生辰八字,到街上找薛神仙给和了八字。然后赶紧去托人找媒婆,到王家去提亲了。
放下王夫人张罗二公子李武胜的婚事不表,先说说刘夫人给大公子李德仁张罗拜师学艺的事儿。
在我国封建社会,除了皇家统治集团以外,士大夫阶层是封建家族统治集团,是封建统治的最庞大的统治集团,他们忠于皇室,对社会各个阶层,实行统治。士大夫集团的主要组成成员,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读书人。主要是包括,从宰相到知县庞大的文官集团,和由他们幕僚组成的谋士和师爷队伍,他们把这个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及其组成部门。文官的选拔过程,主要通过两个方面,一个是从隋朝已经初步形成,成熟于唐朝的科举制度。在科举制度以前,文官的选拔主要靠的是“举孝廉”的制度,和家族继承制度。由科举制度选拔的官员,实际上是极少数。就拿科举制度已经成熟的唐朝来说,明经两科,每年录取的人数,也就是我们说的金榜题名的人数,每年也就是一百四五十人,到了宋朝以后,科举考试变成了两年一次,有的甚至三年一次,所以实际上靠科举制度,选拔的官员,还是极少数。辽国延期了唐朝的科举制度,并向南方的宋朝学习,改进了科举制度,两年一次科举考试,录取的人数更少。所以读书人,十年寒窗,要么是通过科举考试,进入文官系统。要么是通过人情往来,进入师爷谋士为主的幕僚系统。除了这两大官僚系统以外,考了一些秀才举人的封建文人,把持了从上到下的教育系统。这些文人,都属于士大夫阶层。
封建文人的另一条出路,就是医疗系统。活跃在城市乡村,我国的传统中医队伍,都是这些没有功名的封建文人组成的。如果是仕途走不通了,他们中的绝大多数人,就会选择从医这条路。所以读书人流传了这样一句话,“不为名相,当为名医”。所以封建社会,文人的出路,和文人的理想,从来都是两个,一个是当官发财做名相,另一个就是悬壶济世,造福一方做名医。
李家的家训,是不允许自己的子女当官,走仕途这条路。所以做名医也就是唯一的选择了。刘婉君夫人,要给大公子李德仁,张罗拜师学艺,就是要把当地的名医李明为师傅,学习中医技术。作为他安身立命的本钱。
采药郎李明,常年随父亲在山里采药。传说他在采药过程中,遇到了药王神农氏,得到了真传,有一本仙书,叫做《神农百草经》。从此以后,靠他的高超医术,在京西治愈了很多人的疑难杂症,成了当时京西地区最有名的民间医生。被人们称为神医,也有人直接就叫他李神仙。
因为他的中医诊所,就在附近最大的镇子坨里,他采药又主要在牛圈村臭水沟,所以和牛圈村李家早就有来往。大公子李德仁,是远近闻名的神童,三四岁上就在自己的母亲教导下,读了许多开蒙古的小学什么千字文百家姓,什么四书五经,都是过目不忘,倒背如流。这两年又在私塾先生侯先生的教导下,精读了十三经。特别是对黄帝内经,侯先生对他进行了精心的辅导。黄帝内经,是我国中医学最重要的经典著作,这就为大公子今后从事中医学,打下了一个坚实的理论基础。刘夫人曾经几次和李明议论,要向他拜师学艺的事情,李明都高兴的答应了。能收一个绝顶聪明的神童,作为自己的徒弟,李明也是求之不得。
在私塾先生侯先生的张罗下,大公子李德仁拜师学艺的事情,很快就准备停档了。
这一天,在侯先生和刘夫人的陪同下,大公子李德仁,来到了神医李宁的诊所。李明带着李德仁,先向祖师神农氏,行三叩九拜大礼。然后李明坐在了太师椅上,大公子李德仁,向神医李明行了三叩九拜大礼。礼毕以后,李德仁跪着,向师傅李明敬茶。李明端坐在太师以上,接过了茶碗,轻轻的缀了几口茶,站起身来,同时也把李明拉了起来。在众人的见证之下,大公子里的人成了李明的徒弟。
正是:自古少年多英雄,天才神童拜李明,
不论贫富与老幼,悬壶济世传美名。
大公子李德仁,拜神医李明为师,开始了他传奇的一生,有许多美妙绝伦的故事。要知后事如何,请听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