週六早上,吃過早飯以後,石更讓谷勇開車,帶著他和分管農業的副鎮長劉暢行下村進行實地考察。
劉暢行今年三十三歲,上過大專,是豐源鎮副科級以上幹部當中,僅有的幾個上過大學的人之一,是上面重點培養的年輕幹部。不過他卻是四個副鎮長中唯一一個沒有成為黨委委員的人。石更對此感到很奇怪,農業是豐源鎮賴以生存的第一產業,主管農業的副鎮長竟不是黨委委員,真是奇怪。
豐源鎮下轄9個行政村,在劉暢行的陪同下,石更一個村一個村地走,越走是心越涼。
東平縣是春陽下轄縣中最貧困的一個,沒有之一。而通過五天的資料瞭解,以及兩天的實地考察,石更可以確定,豐源鎮是東平縣最貧困的鄉鎮,沒有之一。
豐源鎮之所以窮,主要是人多地少。155平方公里的鎮子,無論如何都不算小了,但耕地面積只有65萬畝,人口卻高達22萬之多,人均耕地不足03畝,已經完全達到了國家劃定的失地農民的標準。而除了農業,豐源鎮又沒有其他資源,不窮也就怪了。
155平方公里的土地,為什麼耕地面積只有65萬畝?劉暢行道出了其中原由。
“咱們豐源鎮倒黴啊。”劉暢行嘆氣道:“咱們縣地處吉寧省的西北部和鄰省的西南部,是由東江和平江衝擊形成的平原,咱們縣之所以叫東平,就是取東江和平江開頭前兩個字。東平平原的鹽鹼地面積約為300萬公頃,是世界三大蘇打型鹽鹼土分佈區之一。而吉寧省的鹽鹼地面積就佔了將近100萬公頃,其中主要集中在東平縣興安縣和大通縣。咱們東平縣又是其中最多的一個。而咱們豐源鎮又是東平縣最多的一個,鹽鹼地都是成片成片的。”
“就沒想過整治一下嗎?”石更問道。
“前些年曾嘗試過用硫酸石膏等一些傳統辦法進行鹽鹼地改良,進行水稻種植。但傳統方式下水稻長勢很弱,孕稻效率差,一畝地產量才100公斤左右,辛辛苦苦幹兩年,基本就是白費力氣。現在不僅僅是咱們豐源鎮,整個東平縣,都已經放棄了在鹽鹼地上種植的念頭。”
如果地多,可以在種植上做文章,想想發展的出路。地少,就徹底沒有希望了。而豐源鎮除了農業,可以說再無其他資源。
從蒸蒸日上的伏虎縣,一下子調到最貧困縣裡的最貧困鄉鎮,一時又看不到任何的出路希望,石更無異於從天堂墜入地獄,那種落差感可想而知。
週一上班,石更把豐輝叫到了辦公室。
“左鎮長他們六個還沒有來上班?”石更問道。
“還沒有。”豐輝回道。
“你去把陳書記給我叫過來。”
時間不長,陳瑞文過來了。
陳瑞文是鎮黨委副書記兼紀委書記。
“石書記找我有(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