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牛中文 > > 正阳门下之我叫贺云 > 第37章我想做点有意义的事(下)

第37章我想做点有意义的事(下)(1 / 1)

春明妈和春明都出来招呼贺云,让贺云带着孩子上家吃饭。贺云怎么会去,就说以后带孩子来玩。

春明能够考上大学,还是考上北京人民大学这种重点大学,很是感激贺云,当时春明考上大学接到录取通知书,可把春明妈高兴坏了,当天就亲自去把春明学费100块眼睛都不眨,就给交了。让他用老北京话来说,贺云就是春明师傅,给师傅孝敬就是应该的。

贺云带着一成,二强,三丽,四美到了苏家,可把苏奶奶,大舅,和舅妈喜坏了,看着几个可爱的孩子,特别是三丽,和四美,都被大舅和舅妈高兴抱在怀里,苏奶奶拉更是着一成和二强到屋里给他们拿吃的。苏萌出去还没有回来。要是见到,肯定也是高兴坏了,几个孩子都长得不错,特别是最近营养跟的上,面色都很好。

几个孩子,三丽,四美,还有二强,住在苏家,一成贺云带着去他住的地方居住。主要是合作想着一成到一边跟着一起在暑假时候补补课。毕竟学习什么时候都不嫌晚。

苏萌回来了,也是高兴自己终于有几个弟弟妹妹了。本来她觉得这辈子就他自己,还有表弟贺云,谁知道有多了几个,真是喜出望外。贺云和苏萌,素琴陪着几个孩子逛了天安门,故宫,长城,可是给几个孩子开了眼界。高兴的不得了。

随后合作就回到自己住的地方准备编制初中和高中教材,也幸亏他之前花费半年写教案,在结合前世今生教材,该添的添,该减的减,终于在暑假结束前一星期编好。

而一成可是全程跟着贺云学了一遍,毕竟贺云光是草稿就用了不知道多少,后来足足装了十个木头大箱子,才装完,最后贺云把归纳好成册从初一,初二,高一,高二其实贺云是按照初一到初三,高一到高三编写的,只是从中间分开罢了,装成两册这种。

最后贺云语文书从初一到高二,成书8本,同样其他数学,政治,物理,化学,地理,历史,生育,还有贺云特地加的英语同样是8本书,四年学完1万3千个单词量。还有语法。

贺云就把这足足72本原稿,耗费整个暑假心血,编制初高中学教材,其实这些还都是因为从过年到高考前他自己编的教案帮了大忙,要不然就是杀了他,他也没有这么大本事能在3个月能编写72本书,都是之前做的准备工作充足,他只是后来归纳总结的。

贺云就用一个大纸箱分门别类把教材原稿用纸箱装好,然后就叫三轮车送到邮局,最后就把书邮寄到北京教育局。他还顺带在箱子里留了一封信,大概意思就是现在初中,高中教材断层严重,已经不适合学习,现在国家百废待兴,要想发展经济建设,教育和科技必需走在前面,而教材就是重中之重。自己结合符合当代青少学习内容,为国家尽一份力所能及的事。最后贺云没有签名字,就是邮寄地址和姓名都是假的。

贺云不是想要干什么,他只是想为自己祖国进一份力,想要大家都能尽快学习文化知识。早点帮助国家,早点把国家建设富强。

贺云邮寄完教材,就该准备准备编写小学教材还有大学教材了,他大学上辈子主攻西语,西语他主修德语,不过他又选修很多种语言。他上辈子考上是中文系,在考研选的德语,后来硕博连读,就选修很多语种。谁让他上辈子在老家居住在南京使馆区附近,那里都是一些黄头发绿眼睛外国人,附近有一所大教堂,里面帮着很多图书,贺云就是那里长客。从没有上大学以前,他就会说七八个国家口语。更是拥有庞大的单词量。这还要感谢教会的牧师,都是退休下来老人,看到贺云认学就都乐意教。可以说教堂十几个外国人牧师,不管他们以前是做什么的,但是他们知识可不会骗人,一个教的开心,一个学的快。可以说贺云足足读完整个图书馆藏书。这可是他稿费15年时间学习的。教堂的书也很有趣,有文学,有建筑学,有经济学,有政治学,有世界历史等等,贺云知道自己学的太杂,他好像什么都不会,又好像什么都会。

贺云考上大学,所以他选择中文系他感觉自己是个文人,后来又感觉自己应该加强一下外语方面知识,又考了这方面研究生。

贺云邮寄教材,在两天后就被教育局收到,在办公事科员拆开后,就看到那封信,当读完后,就把真名四十多岁男人感动泪流满面,这份礼物真的是太珍贵了。

马上通知教育局主要领导。当局长安排人打开,分门别类放好,整整七十二本书,大家都是搞教育的,随便翻了一本,就知道着是一份稿费心血教材原稿,还可以清晰看到原稿上贺云因为大夏天写书,汉都有部分不可避免滴在草稿纸上了,就能想到有一个这么默默为国家教育事业奋斗热心人,稿费这么大心血,才完成教材。

局长让局里同志去找到这个作者,他要把这份原稿编辑教材送到现在国家组织全国专家初高中教材编辑会馆里,那里从就去年就闭馆一年编辑教材,现在都过去几个月了,这份礼送上去,一定能够帮上大忙。

想到就做到。局长亲自把教材原稿封好送到会馆,让里面专家来一同交流参考。

当然贺云这份系统化教材,一经送到会馆,就震惊整个会馆所有专家,因为这份教材,系统而又科学,都是循序渐进教学。一步套一步,一环套一环。让人叹为观止,出了这么大的事,直接就惊动教育系统部门负责人。

这些贺云都不知道,反正他又没有署名和地址,就是知道别人在找他,他也不会说是自己写的

教育局同志按照邮寄地址找人,结果发现这家就是一个澡堂子,根本就没有这个人。只能回去复命,说写的地址是假的,估计是不想让他们找到。

但是贺云还是高估他自己想法,一个机关单位真想要找到一个人有的是办法。

贺云这个时候在哪里,已经回到南京老家,正在家里做饭和几个孩子。

一成手里有他自己抄的一份原稿,当然不是贺云帮他抄的,是一成自己抄的,贺云让他自己抄,这也是学习一种。都放在一成屋子里,用书立放好的。

贺云不知道因为他提前编辑教材,大大缩减国家重新编制教材时间,而且贺云的编制更好,更加超过所有人期望,保质标量。毕竟贺云使用21世纪眼光编辑的,也就结合当时社会环境,增删一部分而已。

贺云还不知道他的热心一举,到底掀起多大浪花,惊动他从没想想到的人。

陪着孩子在南京过了两天,贺云就把孩子拜托给马姨平时多来看看就行,家里有一成,贺云也是放心不少。

贺云还要去北京大学经济系报道。为什么贺云选经济学专业,因为他感觉自己缺钱。原因就是这么简单。

从1977年恢复全国统一高考,对于千百万高考经历者来说,在许多人的心中,都刻下了深深的印记,它成为千百万人命运的转折点;这个年代的大学生,是社会的宝贝,天之骄子,他们接受着启蒙思想的滋养,心态积极充满朝气,又独立意识强,具有批判精神和参与意识,那个时候的大学毕业证,可谓含金量十足。

自从1977年,高考恢复,积压11年的历届中学生,才又一起走进考场。中国由此重新迎来了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春天。

1977年9月,中国教育部在北京开会,决定以统一考试、择优录取的方式选拔人才上大学。招生对象面向工人农民、上山下乡和回乡知识青年、复员军人、干部和应届高中毕业生。10月21日,《人民日报》头版头条发表《高等学校招生进行重大改革》,宣布恢复高考。当天,天南海北的知青也从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播报中,听到了这个突如其来的消息。

“漫卷诗书喜欲狂!”他们不约而同地用杜甫的这句诗来形容当时的心情。

他们是名副其实的“老老少少”,很多超过30岁,早已结婚生子;而通常在校的高中生,还不到20岁,有的地方出现师生、父子、叔侄、兄弟同考,一起上大学……

恢复高考入读大学的77级、78级、79级后来被统称为“新三届”。他们中的大多数后来成为政、商、学各领域的精英力量和中流砥柱。

贺云算是77、78,79三届学生一员,是从二千多万考生中筛选出来的,是挤过“独木桥”的幸运者。骤然之间,他们从社会的底层变成了令人称羡的“时代骄子”。因为深知机会来之不易,加之服膺“书山有路勤为径”的古训,他们晨曦诵读,挑灯夜战,是十分普遍的现象。何劲和,总是早晨6点出门,晚上10点回宿舍,四年下来,几乎天天如此。

那时,大学生普遍有“知识饥渴症”。“有十年的文化断层,只想抓紧时间把那些知识都补回来。”每天下课后,何劲和就快跑去图书馆,“图书馆还没开门就已经排起了长龙,跑慢点都挤不进去。”为了挤进图书馆,他曾有两双凉鞋被人踩烂了。

不过图书馆里的书大部分内容都是八九十年前的,近代书籍更是很少,而大学教科书更是让贺云震惊不已,大学英语竟然是从a,b,c,d从新学起,让贺云感觉文化断层的严重,国家真是要百废待兴,贺云被分在四个人宿舍。和他住在同一个宿舍的其他几个人,看着像是大院子弟,贺云对于他们,不感兴趣。他现在想的确实要申请走读。他要回家完成他的编辑图书的愿望。

在学校不方便。容易暴露。

贺云不认识室友,而室友却认识贺云,谁让贺云是全国文科状元,上过电视和报纸,可是大名人,走在哪里都是最靓的仔!

“你好状元郎,我叫文清华”就看到一个带着眼镜,满身儒雅气质大男孩向着贺云伸出了手。

“文清华?”贺云有点迟疑同样伸出手握手。

“你是不是还有个姐姐”贺云问到。

“你怎么知道?”文清华有些疑惑,难道状元郎认识他姐。

“你们是不是之前在南京哪里当知青”贺云再次确认到。

“是啊,我和我姐同时参加的高考,同时考上北京大学,我姐选的新闻系,我选的经济系”

“我也是南京人,之前见过你们在乡下,我有个亲戚在村子里”贺云瞎话张口就来。

贺云这是遇见文居岸的舅舅了。真是命运啊。

“那我们算是同乡了,我老家是南京雨花台的”文清华高兴说到。

“我南京江苏路789号院的”贺云说到。

“那里不是使馆区,没看出来你们家住的这么好”文清华说到。

“那倒没有,我们住在边缘,不在中心”贺云说到。

“我说呢,我还以为认识一个干部子弟”文清华笑着说道。

“走吧,剩下两个室友还没有来报道,我们先去食堂吃饭吧。”贺云说到。

1979年的北京大学生的衣着还是流行绿色蓝军装款的衣服,运动服的衣服也开始流行起来,大家都端着吃饭的家伙,都是农民工用的洋瓷碗。

这个时代的是物质匮乏的年代,对饥饿有深刻的恐惧感,一般人的饭量都大,大学食堂打饭是按量称的,女生可能打饭最多二至三两,男生起码是半斤。物资匮乏的年代,娱乐活动的也匮乏,最多在寝室弹弹吉他,在户外打打乒乓球而已。

物资匮乏,大家想北京大学的大学生是不是就吃素呢?可是看看食堂桌子上的鱼骨头和肉骨头,就知道不是,可以说不全是,那为什么那个时代的大学生能吃上大鱼大肉,而且还不止一个学生。原因在于国家的补贴政策,大学生食堂吃饭都是有补贴的,这种补贴到现在都没断过。

贺云了解到,助学金一月十五元,班上同学几乎人人都有,上大学不用交学费。粮食是配给制,使用粮票,每个人每月27斤左右,生活费15块。贺云因为身上还有知青培训点负责人身份,所以单位工资照发,贺云知青培训点负责人工资是36块。贺云在知青培训点的粮食关系也转到学校,每月定量二十七斤,也就是说贺云如果上四年的大学不光不用交学费,还每月工资照拿,这样的福利让贺云这个缺钱的人对政府、国家充满感激之情。

贺云算了一下账,他一个月算上工资36块,再加上股息90块,培训点负责人配的粮票27斤。再加上学校奖学金15块,还有学生粮票27斤(直接打饭),生活费15块(菜钱),最后贺云一个月156块+54斤粮票,算是称得上富有了!

最新小说: 恶魔之王:开局系统被诅咒 医婿无双 唱尽三生情容离夏侯衔 我被顶流反套路 王者之途 全球御兽:开局SSS天赋 侍卫生包子 张晓峰白媚媚 这个不是火影 全战枭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