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乾曜本就与宇文融交好,自然希望他能才华尽显,平步青云。见宇文融在听到李隆基在朝会上的提问之后,便一副若有所思的样子,就连在监察百官廊下用食的时候,他也有些心不在焉,源乾曜便知他必然是有了主意。廊下食刚一结束,他就不顾宇文融的否认和拒绝,拖着便往紫宸殿跑了。
“启圣人,臣有一人想要举荐。”
李隆基十分敏感地道:“源相公此番举荐,是否为了人口一事?”
源乾曜郑重点头:“正是。宇文御史心怀社稷,胸有大才,想必能帮得上圣人。”
进殿之后除了行礼便缄默不言的宇文融,闻听此言,转眸看了源乾曜一眼,那目光中竟似有一抹不情愿,动作虽小,却还是被萧江沅和李隆基捕捉到了。
被推荐到天子面前展露才华,多了一个升官立功的机会,其他底层官员求都求不来,他有什么不愿意的?
监察御史虽才八品,但也是常参官,是要每日入宫参见李隆基的。宇文融做监察御史的时候,就很不爱说话,给人一种惜字如金的感觉,虽比起其他动不动就长篇大论,对天子臣民发表不满意见的御史来说,显得没那么尽忠职守,但却因此很得李隆基喜欢——谁会喜欢那些总指出自己缺点的人呢?
但御史就是干这个的,李隆基不仅不能发怒,人家骂得好了,他还得给赏赐呢。宇文融不声不响,既不让李隆基不开心,也不用李隆基破费,正合李隆基心意。但也因为这样,李隆基一直以为宇文融才华平平,从没想过有朝一日,他竟能被源乾曜推荐到自己面前,为的还是满朝文武都不敢轻易开口的大问题。
他一直想要找的人才,原来就在他身边?
见李隆基盯着宇文融不说话,宇文融更不开口,源乾曜一时尴尬,有些恨铁不成钢地用胳膊碰了碰宇文融,示意他主动点。可宇文融就好像什么都没感觉到一样,还是眼观口鼻,一尊石雕一般。源乾曜绝望了,忙求助地看向了萧江沅。
萧江沅也觉得一直这么沉默不是个事,便对李隆基耳语道:“大家,看来宇文御史确如源相公所言。这种异于常人的小脾气,不正是那份才华才能给予的自信么?他既有大才,又极有可能帮助大家解决这最重要的问题,大家身为君主,礼贤下士也属应当。”
想当年李隆基拜姚崇为相的时候,不也被姚崇拿捏了一下么?这种事他清楚,不论是臣子给自己抬高身价也好,还是像姚公那样恐防所托非人也罢,确实都可以佐证萧江沅刚刚说的话。李隆基便道:“源相公说,你能帮得上我,是真是假?”
宇文融这才道:“是真。”
“你心中可是已有计划?”
“是。”
“那你打算如何帮我?”
宇文融又不说话了。
源乾曜有点急了,小声地道:“圣人正问呢,你倒是说话啊!”
李隆基和萧江沅相视一眼,都是意外地一笑。李隆基想了想,问道:“你是担心自己官位太低,没有议论此事的资格?”
宇文融摇了摇头。
李隆基又问:“那你是看满朝文武都没开口,你不过是区区八品御史,所以不敢?”
宇文融又摇了摇头。
“你不会是……不想告诉我吧?”李隆基笑容犹在,声音却渐低。
萧江沅这时道:“圣人乃是爱才之人,御史若有什么想说的,但说无妨。圣人不仅不会治罪,还会给予赏赐,以回报御史对大唐和圣人的忠心。”
谁说我不会治罪了?他这样戏弄于我,我还给他赏赐?李隆基心下喧嚣不断,却只能微笑着吃了这哑巴亏,便听宇文融暗叹一声,道:“臣是不愿。”
“为何不愿?”
“臣担心说了也没用,不仅圣人不会认可,满朝儒臣恐也嗤之以鼻。”
李隆基忍不住有些发笑:“你就对你自己这样没信心?”
宇文融淡淡地道:“臣是对圣人和满朝儒臣没信心。”
这个宇文融刚才说什么?李隆基不禁有些不服气,一时竟忘了有些臣子是喜欢一开始语出惊人,来引起君主注意的,比如当年的王琚。他立即道:“那便请宇文御史好好地讲一讲,我自当虚心学习,洗耳恭听。”
宇文融仍是没说,而是先问:“臣敢问圣人,是否决心要解决此事?”
“当然。”
“那么臣的建议,是否只要可行且有效,圣人便能同意?”
你到底还说不说了?李隆基忍不住腹诽,面上则道:“当然!”
宇文融终于不再惜字如金,也开始长篇大论起来。他告诉李隆基只需做好两件事,这个问题便能得到有效的解决,其一为检田,其二则为括户。
所谓检田,是检查全国的农田,第一是看看其中有多少是已经买卖、不再记于原百姓名下的,还有多少成了无人管问的荒地,好予以重新分配和管理;第二是要将那些逃户离家之后开垦的荒田,重新录入户部档案,开始新一轮的征税。
所谓括户,就是彻底清查全国的户口,要由特定的官员深入各地逐一排查,目的是为了把那些逃户甚至黑户,全都找出来。这样一来,农田比以往更多,交税的人也多了,时间一长,财政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就这样?”李隆基的胃口方才被宇文融吊得有点大,只是这样针对问题提供最简单的方法,可满足不了他,“若只是如此简单直接的办法,满朝文武也能想得出来。”
宇文融颇具胡风的眉梢轻轻一挑,淡淡一笑道:“他们是能想到,但他们不愿想,而臣不仅想了,还说出来了,这就是不同。”
“这倒新鲜了,你既然也承认,他们可以想出这样的办法,那他们为什么不愿想,难道他们不愿意为国家和百姓做事?”
“他们愿意,但不愿以这样的方式。”
“那他们就不怕惹怒我么?”
“他们怕,但他们更怕做不好,更有甚者根本就嗤之以鼻。”宇文融知道李隆基还要问为什么,便率先答道,“三个原因,难办,麻烦,不为士大夫儒家理念所容。”
“的确。像你这样敢说敢言的人不多啊,别看你那些同僚平日里嘴就没停过,但还真不如你这样不爱说话的一针见血。”李隆基这才认同地点了点头,“你方才说的办法,倘若执行得当,的确最直接也最有效果,但也确实难办又麻烦。其中又有许多需要具体商议的地方,那些细节,你可都想过了?”
宇文融实话实说:“时间尚短,臣有的还来不及想。”
听他这么一说,李隆基便有心考考他,看看能不能挫挫他骄傲的态度:“别的先不说,那些逃户该如何处理?他们当年为了逃避赋税兵役等,举家迁徙,拖欠了不知多少年的赋税,清查户籍是为了重新征税,对于那些逃户来说,是加重了他们的负担,他们会愿意么?他们毕竟触犯了律法,如今要清查他们,该以一个什么样的说法?是按律惩处,让其返回原籍,还是如何?”
“时移世易,朝廷不能一味强硬,过于理想。圣人想要的是妥善处理,增加税收,而不是激怒百姓,引起民愤,那就要考虑百姓的所思所想,适当给予满足,到时圣人自会得到想要的回报。”
“比如?”
“那些逃户当年大多无奈为之,多年以来因其身份所限,始终无法获得国家的承认与保护。圣人可以免去他们一切罪责,包括他们之前欠下的所有赋税,让他们在当地录入户籍,给予他们大唐子民的合法身份。”
李隆基想了想,欣然道:“可以。”
宇文融没想到李隆基答应得这么爽快,愣了一下,见李隆基神色认真地等着自己说下去,他才敢确定,方才李隆基并不是敷衍,而是真正地采纳了他的意见。他的胸腔忽然起伏得更明显了一些,他第一次在这位君主面前,有了紧张的感觉。
他深呼吸,平复了一下心情,尽可能让自己跟方才一样淡淡地继续道:“同时,在一定年限之内,圣人可以适当减免他们的赋税。当下每个男丁每年要缴纳一千九百钱,那些逃户哪怕只交一千五百钱,加起来恐也是一笔不小的税收了。且在百姓看来,圣人是在让利于民,百姓不仅不会反对,还会大力支持,执行起来便会更容易。”
李隆基唇角一勾:“可此事这般繁琐复杂,不仅需要户部的协调,还要各个州县倾力协查,涉及官员众多,等到执行的时候,处处都受制约,这又该如何是好?”
“这个……”宇文融终于摇了摇头。
答不上来了吧?李隆基暗暗得意,道:“这个好办。只要我赋予主理此事的官员足够的权力便可。”
“可除了主理官员外,还有许多要深入地方的官员,难道圣人也能给予他们同样足够的权力?”
“有何不可?”李隆基反问道。
“那……朝廷不就乱了么?”
“那我就让你和他们都不归朝廷管辖,而直接上达于我,这样一来,宇文御史以为如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