敷铅粉、抹胭脂、涂鸦黄、描黛眉、贴花钿、点面靥、描斜红最后再薄薄施上一层口脂。【大*书*包*小*说*网www.daSHUbao.CC】
琉璃瞪着镜中的自己,不禁摇首赞道:“呀,好一方青红丝敷蜜樱桃蒸饼”
阿丝赶紧伸手扶住女主人高高耸起的云髻,并在琉璃做出更多不合时宜的举动前,及时用三枝双股钗绾定了那些又细又软从来不服使唤的青丝。
两枝卷草宝相花,一枝镂金石榴,与双鬓滴珠的蝴蝶步摇真是相得益彰,再于髻心簪上一朵犹沾晨露的红牡丹
“听说晋州有一种刻花饽饽,能将白面饽饽上剪出各种花儿来。”琉璃惆怅地望着镜中人影,“厨房还有点心么我饿了”
侍女们一并摇头。月圆捧着一盘新摘的茉莉走进来,笑嘻嘻道:“等到了襄阳伯府上要什么点心没有”
“嗯,什么点心都有,就是吃点心的心思没了。”听到襄阳伯三字,琉璃更加惆怅起来,“睽违了这许多年,想不到如今再见竟是在出了那样事情之后哎,这回赴宴我也拿不准究竟是该朝他贺喜呢还是道恼”
“自然是贺喜。”月圆道,“他这一回来,不单是重振门庭,还使上一位襄阳伯沉冤得雪,洗去多年污名,可不是双喜临门”
琉璃微微颔首,满意地注意到鬓上点缀的茉莉花就像是天生开在那里似的。接着,在侍女的帮助下,她披上绣着折枝牡丹和金鹧鸪的玉色罗衫对镜自顾了许久,继而令阿丝将胸前的璎珞撤去,换了一根赤金的项圈,想想仍是不妥如此折腾再三,总算穿戴齐整,妆容明艳,于是襄阳伯李谨的身影又从她的脑海中浮现起来。
挺拔英武、雄赳气昂,剑眉下两只丹凤眼微微上翘,即便最严肃的时候也带了丝笑意不,这不是李谨。十年前她最后所见的李谨只是个十四岁的清秀少年,躲在芍药栏边垂泪时,瘦削的肩膀小心翼翼地抽动着。他总是这么小心翼翼,也算是人如其名了。
那时候琉璃还是个热衷于玩“姑姑筵”的小小女娃,完全不明白堂堂襄阳伯嫡子为什么会如此小心拘谨,也不明白他为什么会躲在庭院里独自饮泣。不过她还是很善良地走过去,招待他吃了一碗她亲手用草籽、桑果和树叶调和的“青精饭”。
“吃了可以成仙哦。”她一本正经地告诉他。
他也一本正经地吃了,还赞她手艺过人,以后定是主中馈的一把好手。
“就不能不管做只吃管吃么”这大概是琉璃生平第一个烦恼。
少年微笑起来:“古之贤媛淑女,无有不娴于中馈者。这是女子的本分所在,正如身为男子就要支撑门户,在这世上做出一番功业来。”
说这话时,他的手搭在膝上,握着衣上所垂的玉珮。这是用极莹润的白玉所雕的鱼龙珮,取鱼能化龙之意,是世家子弟最喜佩戴的款式之一。
琉璃瞅了瞅那玉珮又想了想,觉得两手扶撑门框还是枯燥多了,于是又默默摘起草叶来。
李谨是什么时候离开的,她完全不知道。不过那树叶和树枝所做的碗筷却齐齐整整放在地上,下面还垫了一张绿油油的蒲葵叶,大概是提醒她“君子无案不能食”吧。
因为这张蒲葵叶,琉璃暗自决定要多欢喜李谨些,也不用太多,不过至少要多过李谏。
李谏是李谨一母同胞的兄弟。真真正正的同胞,差不多同时从娘胎落地,长得模样也差不多,穿戴打扮都差不多,就连两人所骑的马,毛色也是同样的栗黄色。不过就算是琉璃这样年幼无知的女娃,只看走路说话的气势,也能把这眉眼酷肖的两个少年分辨清楚。
李谨拘谨,李谏跳脱;李谨小心翼翼,李谏飞扬跋扈;李谨像衣服的里子,李谏则是那花团锦簇镶金嵌宝的一面。
当然,在琉璃眼里,李谏再出众也比不过崔家五郎。不过人们都说,襄阳伯的嫡长子日后必能克绍箕裘,成为朝廷柱石。说这话时他们浑然忘记,究竟谁才是襄阳伯的嫡长子一直并无定论,襄阳伯也因此一直未能请封世子。
因为是孪生兄弟,即便出娘胎时是李谏先伸出一只脚,可也有人认为在里面的李谨才是先坐胎的那个。这长幼之序究竟是应该按照落草的先后,还是根据坐胎动早晚来排列,有识之士们众说纷纭,旁征博引各持证据,就连圣明天子也无法定夺。
不过能袭爵的只有一人。
大多人都看好李谏,襄阳伯自己似乎也更偏爱这个儿子些。襄阳伯夫人则更怜惜李谨,由于她出身高贵,外家势力也不可小觑。襄阳伯门下诸客都是聪明人,早早看清形势各择良木。李谏固然前呼后拥,李谨身边也有几个极可靠的谋士。随着两个少年日渐长大,眼看一场夺嫡好戏就要上演突然,李谨死了。
至少十年之前,世人都道他是死了。
琉璃还记得,听到这个消息时自己正抱着一盆桑果大吃,吃得嘴角和手指都乌擦擦的。大姑母在一旁摇头叹气,并恐吓道:“如今襄阳伯的公子没也了,往后看谁敢娶你”
“此生必嫁崔五郎,除非潘安能再世”琉璃很有志气地朝嘴里又塞了一把桑果。
“若是卫玠呢”小姑母笑着问。
“卫玠活生生被看杀的那个卫玠谁要那种绣花枕头”
母亲也听得有趣,停下绣花针来提议道:“何晏也不错呀。”
“呸,脸比我还白的男人”
“那么你当真非崔家小五不嫁”
“横竖潘安已不可能从坟里爬出来卢家大郎面有麻子,薛家小三有些轻佻,周五太肥,刘七太瘦,王十一比我还大三岁,却连首七绝都写不通顺英国公新认回的那位世子瞧着倒是个少年英雄,不过老是阴沉着脸。”把常相往来的世家子弟历数了一遍,琉璃的目光变得坚毅无比。
“襄阳伯家的公子呢”母亲问,声音里多少透着些担忧,“你同李谨不是很要好么”
琉璃吮了吮手指,不解地抬起头来,还来不及说什么,就听大姑母道:“横竖面貌都生得一样,论性情我看李谏那孩子还更好些。”
几个长辈又说了些话。琉璃一边吃桑果,一边把她们话里某些令人迷惑的部分拼凑起来,终于明白:原来李谨死了。
记起那张绿油油的蒲葵叶,突然就觉得有什么东西在肚子里发出芽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