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牛中文 > 历史军事 > 义利三国 > 第一卷第二十九章

第一卷第二十九章(1 / 1)

第二十九章虎牢关大战(二)

初平元年二月,蒋通率领的讨董联军与李傕、吕布率领的凉州、并州联军会战于虎牢关前。

虎牢关壁立千仞,南连嵩岳,北临黄河,唯有西南一深壑幽谷通往雒阳,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是大汉首都雒阳的门户。由于地扼要冲,历史上许多军事活动均发生于此。最为著名的就是楚霸王项羽和汉高祖刘邦在这里持续的拉锯战。双方在荥阳、成皋之间反复争夺持续时间达两年之久。强悍如霸王,亦不得前进。由此可见这个地方的重要和险峻。

蒋通方面,从酸枣出发的时候有渤海的六千郡兵、三千渤海世家大族的私兵、陈王刘chong的三千陈国兵,曹操的五千陈留兵。共计一万七千人。攻打三座县城,虽然损耗不大,但也陆陆续续减员一千多人。因此实际只有一万五千多人。这其中蒋通有两千骑兵,加上陈国兵、陈留兵中的骑兵,勉强凑够了两千五百骑兵。此外,还有渤海的八千民夫,鉴于后援无望,敌人军力远胜己方,蒋通不得已临时招募自己的民夫,本着自愿的原则和战没抚恤加倍、生还后纳为正式战兵的许诺,以及蒋通在军屯屯民的声望,临时组建了一支七千人的民兵队。

李傕、吕布方面。李傕的三万凉州军,有足足一万五千名骑兵。五千名弓箭手,一万刀盾兵。而吕布的并州军更是夸张,一万并州军,只有两千步兵,其余全是骑兵。

双方在虎牢关前三十里外的平原上分别布下大阵。然后开始互相骂阵。

蒋通这边的骂阵文稿开始是崔琰写的,写的文绉绉的,蒋通看了当场就否决了。对方一般士兵听不懂的骂阵有啥意思,简单点,就是董贼残民乱国,义军吊民伐罪两句就行了,反正哥也没指望这骂阵能有啥效果。

看着双方的前锋开始互喷。蒋通心里一阵阵波涛翻滚。

我为啥要来打这场战争啊?明明身为一个穿越者,早就知道关东诸侯是群啥玩意儿,还要装帅孤军西进讨董?为了名声吗?或许吧。此战不论胜败,哥的名声会再一次响彻天下。可是名声这玩意有啥用?再打下去,哥在这里损失惨重不说,其他的诸侯都可能把哥的老巢给抄了。

看着几万凉州并州军,看着对方数万的骑兵,蒋通心里忍不住开始发抖。畏惧,很正常!紧张,那是肯定的。兴奋,有那么一点。回头看看自己的同伴,嗯,曹操,我现在真的很佩服你啊,在真实的历史中,你只带了五千临时招募的士兵就敢孤军西进。这是何等的无畏啊!可是当年你为什么要这么做呢?真的是那时候你要做一个彻底的大汉忠臣么?

反正我蒋通是不会做传统的大汉忠臣的,我所忠诚的,不是这个或者那个政权,而是这个民族!对了,我所忠诚的,不是这个或者那个政权,也不是某一个阶层或者阶级,只是这个民族。因为我只忠诚于这个民族,所以未来我的路,不能依靠某一个单一的阶级。我所能依靠的,是愿意跟随我的理想并为之奋斗的同志。我正是为了宣扬我的理想,才来这里讨董的!所以,得失胜败什么的,先靠边去吧。我现在正走在建立、宣扬我的理想的道路上!

在蒋通自己解除掉自己的疑惑和胆怯,恢复状态的时候。双方骂阵已经差不多结束了。之后双方的弓箭手前进到各自队伍的最前列,开始边前进边发射弓箭,这就是所谓的射住阵脚。

双方的军队开始跟着自家的弓箭手缓慢前进,当双方的弓箭手都勉强能够射到对方的时候,双方默契的停了下来。这个时候,双方的距离差不多是一百六十步(300米)。

蒋通拍拍自己的脸,回过头来对自己的盟友、部下们说道:“差不多了,开始吧。命令季观(高览),带领渤海长枪兵前进,渤海刀盾兵和渤海私兵,分列两翼,保护住枪兵阵的侧翼。”

咚咚咚,咚咚咚。随着鼓点的响起,蒋通最为依仗的枪兵方阵,三千郡兵,七千民夫,都举着长枪。每排一千人,成十列纵队迈着整齐的步伐开始前进。而一千渤海刀盾兵、三千渤海各家的私兵,稍稍落后于枪阵的后方。分列枪阵的左右,护住枪阵的侧翼。

蒋通的渤海郡兵,都是职业军人,薪俸优渥,一个普通的长枪兵,一年的俸禄也有五十石。野外训练还有肉食补贴。家属享受军属待遇,免除一切赋税徭役。战死的一次性抚恤达到五百石黍米,有子女的,无论儿子女儿都终身免徭役。因此,精练了五年之久的郡兵,纪律严密,个个敢战。

而蒋通这次带来的民夫,全部来自军屯。军屯的屯民每年都是要进行军事训练的。军训的内容不多,阵列、突刺,仅此而已。因此,蒋通军屯的屯民,一人发一杆长枪,让他们跟着自家枪兵的身后,倒也走了个有模有样。

虎牢关的地形,好似一个喇叭口,从东往西,逐渐狭窄。到了虎牢关缩小到最窄。因此,现在两军的地形就是,蒋通这边比较宽,李傕吕布布阵的地方比较窄。而蒋通的兵少,骑兵更是少,为了避免在宽阔的正面和敌人交战。蒋通不得不把自己的主力摆了个锋矢阵,还要抢先一步发动进攻,就是要尽可能的缩小自己的接敌面。

纪律严格、行动统一、装备精良的长枪兵方阵。早就经过历史上无数的战役证明,可以完胜一切刀盾兵、轻骑兵。但也有两大弱点:一是敌人的远程攻击,二是敌人的侧翼包抄。蒋通耗费巨大的人力、物力、时间,才凑够了足够的锁子甲,算是解决了防御敌方远程攻击的问题。而侧翼的保护嘛,在没有火绳枪的时代,西班牙方阵是无法复制了,只能是靠刀盾兵的血肉和一些上不得台面的小技巧了。

在高览的指挥下,蒋通的部队开始迈着整齐的步伐,匀速的向敌人的阵地逼近。

“唔,蒋浩然居然抢攻?”凉州军军阵内,不少将领明显的吃了一惊。“兄长,这没有道理啊,蒋浩然的兵比我们少,骑兵更是少得可怜。按理说,应该依靠步兵和栅栏为依托,等我军先攻,若是我军久攻不下,他再反攻才有胜机啊?”

李傕听到自己的两个侄儿李利、李进在自己身边的讨论。非常耐心的解释道:“这就是蒋浩然的先见之明了。正因为蒋浩然的兵少,所以一定不能在宽阔的地方与我军交战,只有抢先进攻,把我军逼迫在一个狭窄的地方,使得我军发挥不出骑兵的高速、机动性。才有胜利的可能。”

“那么叔父?”

“呵呵,不必担心,蒋浩然虽然明势,却不知兵。长枪兵阵确实厉害,但是自暴秦之后,再也没有哪方诸侯以长枪兵为主力了。因为这种枪阵,对士兵的素质、理解力、执行力以及枪阵的装备的要求都实在太高了。蒋浩然看了几篇兵书就敢……嗯,不好!”

蒋通的长枪兵阵在李傕叔侄对话的功夫,已经向前前进了大约五十步,彻底进入了凉州军的弓箭射程之内。凉州军的弓箭手在各自军候的指挥下,也开始密集的弓箭攻击。射出去的弓箭绝大多数都进入了枪阵,可是这个呈十排的枪阵,一点都不见散乱。倒下去的长枪兵近乎于零。更让人恐怖的是,鼓点依旧平稳,枪兵们的步伐依旧一致。一排一千人的枪兵线,居然大体仍旧保持了一条直线!

李傕瞳孔猛缩:“好强!好强的枪兵!吾大意了!阿利,速传我令,弓箭兵速退!命令你三叔带领一万刀盾兵上前交战,不求战胜,只求拖住对方的前进速度。命令张济、张绣叔侄各自带领五千轻骑,尽速出击,务必要在对方的长枪兵完全覆盖我军正面以前包抄到对方的两翼!阿进,去后军通报吕奉先,说蒋浩然的枪兵有暴秦之风,我军一般步兵难以抵挡,请吕奉先速调高仲达(1)的陷阵营前来助阵!”

“好强,好强的兵!万箭搌射下仍然军容齐整,步履不乱。浩然公,渤海什么时候也出这样的强兵了?这样的兵,便是名震天下的丹阳兵也不见得比得上啊!还有,浩然公,这就是锁子甲的威力么?弓箭完全不能伤?”

“呵呵,殿下,通从来不相信哪个地方的兵天生就强一些,那些地方的兵天生就弱一些。关键是要操练得法。至于锁子甲嘛,对弓箭确实有很强的防御力,不过实在太耗人力、物力。通在渤海五年,也只凑够了这么一万副。民夫队一参战,通就不得不把刀盾兵的甲给扒了下来。即便如此,为了保证轻骑兵有甲,这个枪兵大阵的最后两排可都是穿着皮甲上阵的。”

太史慈在蒋通身后一阵猛翻白眼,自己这个大兄,说起谎话来为啥也显得诚恳异常啊?你自己经常说穷家富路,谁让你这次突然小家子气,只带了一万副锁子甲出门。说的好像渤海的家底都被刮干净了似的。俺们渤海的高层都知道,南皮库房里还有至少两万副呢。长岛那边恐怕更多!

至于赵云,23岁的年轻人第一次见到如此壮观的野战场面,早就激动得满脸通红了。

蒋通本阵这边的闲谈还没有几句。渤海军和凉州军的步兵已经撞在了一起。

李傕的弟弟李维接到李傕的命令后,知道事态紧急。统率着一万刀盾兵向着渤海的枪阵猛冲。到了距离对方不过十步距离的时候,对方阵中响起了一个雄壮的声音。“一、二排,放平长枪!”随着这个声音的发出,阵中的军候、屯长、什长、伍长一个个将命令迅速传达。刚才还如同一片整齐森林的枪兵阵,瞬间亮出了自己的钢牙。

理所当然应该发出的平平碰碰盾牌撞上人肉的声音没有响起。李维听到的,只是嗤嗤般长枪入肉的声音。

“第一排,向右刺,第二排,向前刺!突刺!突刺!”

渤海郡,自蒋通主政以来,不论常备的长枪还是军屯的民兵,终生只练一招:突刺。什么枪法、格挡,完全不练。战场上上万人、数十万人的厮杀,个人的武艺,有用,但用处不大。所以蒋通从来不追求自己的士兵有多高的武艺,只有突刺,你把这一招练好就可以了。

嗤嗤嗤,长枪右刺,对面的刀盾兵们顿时感到,自己左手拿盾,右手持刀的作战方式,简直就是把自己的胸口往对方的长枪上撞,刻意的把盾牌和环首刀互相换手了吧,先不说极不顺手的问题。对方这第一排的突刺防住了吧,第二排的直刺呢?自己的脑袋什么时候就多了一根枪头?

凉州军不愧是久经战阵的彪悍老兵,虽然部队纪律极差,很多时候一冲起来后就乱了阵型,成了各自为战。但人人奋勇,死战不退。更有脑袋比较灵活的士兵,玩起了地趟刀法,想着攻击对方的下三路。

一开始他们确实得手了,不少第一排第二排的渤海枪兵都被他们砍到了脚。看到这样的情形,后面的凉州兵也是一阵欢呼。可是只有砍到对方脚的凉州兵才清楚,久闻渤海富庶,没想到蒋通这个土豪奢侈到了这种程度:一个小兵的腿上都有甲!还是那种一个小环套着一个小环的对弓箭近乎免疫的铁甲?本来按照常理,环首刀一刀下去,对方就该断腿的,可是现在这一刀下去,对方是流血了,伤口也深可见骨,对方也倒下停止前进了。但是经验丰富的凉州老兵却深深的知道,这奇怪的小环套小环的甲,其防御力比自己胸前仅有的那块皮甲高多了。只要战后医治得法,这个伤兵很快就会重回战场。

无需前敌总指挥高览的命令,枪阵中站在各自指挥岗位上的军候、屯长立即按照训练时的条例找到了对应这种情况的办法:第三排,拉开间距,向下刺!

呼嗨!向右刺!呼嗨!向前刺!呼嗨!向下刺!

突刺!突刺!突刺!

鼓点依旧平稳,渤海军的枪阵,步履从容,一步一步的继续前进。

凄厉的惨叫、狂喷的鲜血、生命最后时刻仍在剧烈扭动的身体。这些,本来是战场上的应有之意。作为多年刀头舔血的李维,早就习惯了这些。可是,如果这些东西全都是己方士兵发出的,而对方的伤亡微乎其微的话,李维就感到无法接受了!

“怎么会这样?怎么会这样!”李维感到一阵阵神经错乱。看着己方在阵前的数千尸体,己方被打得连连后退的步兵线。李维深知再不想点办法,就这么退下去,己方的骑兵大队就没有多少出击的宽度了。“都是幻觉,吓不倒我!亲卫队,上马!随我前进!”

“用几十个骑兵冲我渤海枪阵?”枪兵大阵中心的高览发出一声嗤的冷笑。“看来对方的将领也是个勇士啊,要用自己的生命换取己方骑兵出击的时间和宽度。可是我会让你如愿么?鼓手,将鼓点加快一个频率!”

李维的决死冲击,再一次激起了本性凶悍的凉州兵的士气,剩下的几千步兵,跟着主将的骑兵队再一次向渤海枪阵冲击。

可是李维没有想到,自己这匹相处了五六年的战马,在这个关键时候,居然不听自己使唤了。马毕竟是有智慧的生物,看到那一排排明晃晃亮闪闪的枪头,李维的战马自动的急停了下来,要不是李维反应够快,说不得就要被抛飞出去了。不过即便如此,李维也花了好大力气才在马身上稳住身形。不过也就到此为止了,刚刚稳住身体的李维,突然感到自己的喉头一阵剧痛,一杆长枪从自己的颈后亮了出来!

“怎么又改向上刺了……”初平元年二月,跟随董卓、李傕纵横凉州,后来一直升职到上军校尉的李维,战死。

“太快了,太快了!好强,好强的枪阵啊!阿利,张济叔侄在干什么!吹号,催促他们快点向对方的侧翼进攻!阿进,去,再去催催吕奉先,告诉他,他并州军再不上来,这仗就不用打了。胡封(李傕外甥)!命你带领本将的亲卫队五百人,五千弓箭手弃弓持刀都交给你!上前组织步兵队残兵,务必再阻挡渤海的枪阵半个时辰,若是做不到,你就不用回来了!督战队上前,以我身前五十步为线,退过此线者,杀无赦!”

“喏!”

“哎,正面退得太快了!”童渊的二弟子、北地枪王张绣,刚刚从本阵绕到了渤海枪阵的侧翼。正在带领五千骑兵摆骑兵线。就听到了本阵中急促的号角声。看着还没有完全摆开的骑兵队,张绣无奈的摇了摇头:“全军听令,击鼓,骑兵队趋步前进!”

“终于来了!呵呵,你家张三爷久等多时了。全军听令!解下背包,准备投掷!”

蒋通手下有着大批合格的中低级军官,但是严重缺乏能够独当一面的高级将领。高览指挥枪兵大阵,太史慈、赵云统率骑兵队。自己的侧翼虽然已经派出四千人补强,但是缺乏独当一面、武艺高强的大将。既然刘玄德你只带了三百人来,起不了多少作用,哥就借你的两个兄弟用用吧。也算是小补一下不能招揽到关羽、张飞的遗憾了。于是,蒋通枪阵的两翼,分别由关羽、张飞带领两千刀盾兵护卫。而张飞这边,正巧对上了张绣。

当张绣的骑兵离张飞的本阵还有大约两百步,张绣的骑兵已经改趋步为冲刺的时候,一声咆哮式的声音从渤海军中响起:投!

随着这一声咆哮,数千个白色的布包从张飞军中腾空而起。在半空中短暂停留后,重重的落到地面上,脆弱的布包顿时散开,无数的四棱锥铺洒在了战场上。

这是蒋通没有办法的办法。四棱锥,这里的四棱锥可不是几何用语。而是一种四面突出一个尖刺的小铁锥。这种东西无论如何着地,总有一面尖刺朝上。算是能稍稍阻挡一下对方骑兵的速度。

渤海军这边刚一投完四棱锥,张飞赶紧下令:“搬出拒马,全军准备接战!”

四棱锥满布的战场,确实对张绣的骑兵造成了一定的困扰。前排的骑兵不少都人仰马翻,紧接着被后面的战友踏成了肉泥。随着这样的情况不断重复,战场再次被铺平了。骑兵队还是冲到了张飞军的眼前。

薄薄的一层拒马,也没能过多的阻止彪悍的凉州骑兵,终于,双方还是短兵相接了。

呯呯砰砰,终于,人肉和马匹碰撞的声音响起。一时间,蒋通布置在侧翼的刀盾兵死伤惨重。

好强的骑兵!若不是四棱锥、拒马等东西减慢了对方的速度,只怕自己这两千步兵,会被对方一冲而过吧?蒋通绕了绕自己的头发。转头对曹操说道:“孟德……”

“浩然,可是要我陈留军护住枪阵的侧翼。”

“嗯,此战的胜败,就在于我方是在自己的侧翼被击破之前攻下对方的本阵呢还是对方在本阵被击破之前突破我军的侧翼。谁先达到目的,谁就赢了。孟德,请你率四千陈留兵,带领元让(夏侯惇)、妙才(夏侯渊)驰援我军左翼。陈王殿下……”

“浩然公,小王这就亲自带领三千陈国兵援救我军右翼。”

“嗯,孟德,殿下军中缺乏方面大将,请派子孝(曹仁)、子廉(曹洪)带领一千陈留兵补强陈国兵如何?”

“没有问题,子孝、子廉,速去整备兵马,随殿下援救我军右翼!”

“喏!”

“大兄,那我和子龙的骑兵队呢?”

“哎。”蒋通满腹心事的长叹一声,马鞭一指战场远方:“吕奉先的并州狼骑还没有动呢,我把这个天下第一的武将留给你们怎么样?”

——————我是亚历山大的分割线————————

1、关于高顺的表字,这里用的是“仲达”,为什么要用仲达呢。这里引用一段百度账号为1062803383的朋友的话:

看过不少三国的文章,都提到高顺无字。而有些穿越小说,则给高顺加上字,比较靠谱的,是“一统三国”里的字伯平,文者还特意点到“互逊”。

所谓“名以正体,字以表德”,名与字互为表里。所以,老别有一个猜测,与同好拆析。

以互逊的观点来看,顺可以取字“从”、“逊”、“达”等等,“平”其实并不妥。而达字就很有意思了,如果达字前再加上表排行的“孟、伯、仲、叔、季”,那么可能如伯达、仲达,而三国里最有名的仲达,那就是司马懿。其兄司马郎字伯达、弟司马孚字叔达,兄弟八人俱有才名,时人谓之八达。因此可知,这几个排行大概都排满了。晋建朝之后,司马懿追为晋宣帝、司马孚也封王。

虽然,古人讳名不讳字,因为称字是表尊敬之意。但如果两人同字,又是另一回事了。三国志成书于晋,避讳司马家各位先人的字,因而不提高顺的字,是极有可能的。

统上,高顺或无字,或有可能字“某达”,再进一步猜测,很可能就字“仲达”。

最新小说: 皇家娱乐指南 特种兵:开局干掉眼镜蛇小队列表 大唐无双皇子 穿越到灵气复苏三国的我无敌了列表 解构诡异全文 大秦扶苏:开局起兵靖难 绝对征服系统 红警之崛起南洋 超能暴乱 温柔坠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