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牛中文 > 历史军事 > 义利三国 > 第八十七章 天下一锅粥

第八十七章 天下一锅粥(1 / 1)

作为前司隶校尉高赐的孙子,前蜀郡太守高躬的儿子,出生于豫州陈留郡名门大族高氏的高干,算是那个时代一众世家子弟中相当有才华的年轻人。

不管在哪个时代,作为政治家族的儿女,在从小享受锦衣玉食、良好教育的同时,也要付出相应的代价。最常见的就是自己的婚姻不能做主。汝南袁氏和陈留高氏,作为两个高门大族,经年累月的相互通婚,不断的巩固同盟关系。故而,高干和袁绍也算上是亲戚。

既然是亲戚,那就没得说了,高干二十出头的时候就敢追随袁绍逃出雒阳,北上冀州。不到二十五岁就娶了袁绍的女儿,并被袁绍授予方面之任——攻略并州。

实话实说,作为一个世家子弟,高干的能力相对不错。要是出任一郡太守,应该符合传统大汉朝官吏的评判标准,得到一个相当高的评价。但是他负责攻略的并州嘛。那情况就实在是太复杂了。

并州,大汉十三州之一。下辖上党郡、上郡、太原郡、西河郡、五原郡、云中郡、定襄郡、雁门郡、朔方郡九个郡。其覆盖的地域,大概包括今天的山西省(太原郡、上党郡、西河郡)、陕西省北部(上郡)以及内蒙古的一部分。地缘宽广,幅员辽阔。但是即便是东汉中期,政治比较清明,社会还算稳定的时候,这里一个州,总的人口也只有十一万五千户,六十五万人。还不足内地的一个稍大的郡!而且各位看官要注意到,并州属下,全都是郡,一个王国都没有。说明了什么?皇室都舍不得把皇子放到这地方做藩王——因为,实在是太穷了!

人口少,出产少,和东汉其他地方划分州域主要按照人口来分不同,并州和凉州都是因为地域实在太过于宽广而不得不设置一个州。而并州最大的问题是:这里的弯弯绕绕太多了,各种关系各种势力太过错综复杂了。

张燕的黑山军以纵贯并州南北的太行山为基地,常年在冀州的中山、常山、赵国以及并州的上党郡出没。黑山军虽然装备极差,战斗力不值一提,但是胜在成功的建立了太行山根据地。趁着官方力量不注意就下山来抢一票,官军反应过来了就退回山里去。所以高干的治下,经常被黑山军打劫,威胁虽然说不上,但也让高干无比头疼——说起来黑山军还和袁绍有着共同的敌人蒋通,算是盟友了。但是张燕也没办法:太行山上出产实在贫瘠,养不活那么多人。每年定期下山来抢劫,也是迫不得已啊。

如果说张燕这样的抢劫犯只是疥癣之疾的话,并州的匈奴对高干来说就是心腹之患了。自从当年南匈奴呼韩邪单于内附后,大汉的朔方郡、云中郡、五原郡、雁门郡等地方,就到处都是匈奴人了。到了黄巾乱起,中央政府的控制力大为减弱后,连西河郡都满布着匈奴人。而且由于北方草原鲜卑的崛起,还留在北方草原的匈奴人被迫继续向南迁徙,导致并州的匈奴人越来越多——搞得在并州,汉人反而成了少数民族。这些匈奴人虽然明面上尊崇大汉天子,对地方官员很是客气。但是私下里经常劫掠汉族平民回到自己的部落做奴隶和生养机器。而且随着匈奴人口的繁衍,加上他们又坚持既往的游牧传统,对自己生活的地域越来越不满意,眼看着就要对并州的核心大郡太原郡展开蚕食了。

本来因为于夫罗流落在外,并州匈奴这个时候缺乏一个领袖。高干发挥世家子弟与生俱来的挑拨离间、分而治之的策略,倒也能够在匈奴诸部中混个平安。但是初平四年的这一场蝗灾,对于高干来说,光是受灾问题还不大——反正他治下切实控制的地盘和人口也不多,但是问题在于:匈奴诸部受灾后引发了一个让他感到心底发寒的后果——原先一盘散沙的匈奴诸部,开始逐渐整合了!

没得办法啊,牧草被啃光了,大量牲畜死亡,力量弱,人口少的部落被吞并。力量强的部落相互要在一起抱团取暖——大家一起出去抢劫才能凑够人头,抢到的东西才会多嘛。

出产贫瘠,人口稀少的地域,还要被黑山张燕、并州匈奴不断的折腾,这些东西已经让高干觉得无比难受,更让高干一肚子火发不出来的是:并州的世家大族比其他地方的世家大族还要狠,还要贪。根本不愿意和他进行合作——这也是没得办法,如此生存环境恶劣的土地上还能存活下来的世家大族,哪一个是省油的灯。

若是再考虑到高干先生的老丈人兼主公袁绍先生经常找高干要兵要粮食的话,我们这些现代人也只能长叹一声,拍拍高干的肩膀:兄弟你真的不容易啊。

于是,幽州内战,青州抗蝗,冀州内斗,并州无力。这就是河北四州的现状。

河北四州之外,大汉的其他地方,也相当的不安静。初平四年的天下,犹如一锅沸腾的稀粥,极端的热闹。

数亿的蝗虫在从东北的幽州塞外发轫,之后如同连锁反应般,塞外的蝗虫到幽州,幽州本地的蝗虫到青州,青州本地的蝗虫到冀州。但是冀州本地的蝗虫却没有南下兖州,而是一路向西去了并州。到了八月间,并州的秋蝗大爆发,在啃光了大面积的牧草和不多的麦田后,大量的秋蝗进入了司隶校尉部,并且一路向西,右扶风、左冯翊、京兆尹等董卓统治区域内的精华部分,先后受灾。

关中地区,本来在这个时代土地尚且肥沃,气候也不算太干燥,是个极好的农业基地,在钟繇的操持下,使用蒋通建议的占田法,也曾一度荒地大开,钱粮广盛。但是再好的地方也禁不住凉州兵这种人形蝗虫军团的折腾:这些家伙毫无军纪,毫无兔子不吃窝边草的觉悟,有机会就抢自己治下的老百姓。而且抢就抢吧,抢一些留一些,让百姓生存下去方便下次再去抢才是一个有长远目光的强盗是吧?但是这些鼠目寸光的强盗,一抢都是全部抢完,抢完了还要自作聪明的屠村屠寨以便封锁消息——你真当老百姓都是傻子,都是羔羊,这么乱搞他们就一直默默忍受啊?他们打不过强悍的凉州军,但是可以跑啊!恰好这个时候汉中的张鲁成了气候,以五斗米教教义治国的张鲁,在蒋通看来就是个邪教头子,但是对于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的关中百姓来说,那简直就是万家生佛啊。于是大量的关中百姓开始想尽办法向汉中逃亡,搞得关中地区原本茂盛的麦田,又逐渐开始向荒地转化。董卓的凉州军团,看似强大,其实已经开始显现出后继无力的颓势了。

好死不死,蝗灾来了。本来就过不下去的关中百姓非常清楚的认识到:指望董太师给大家发救济粮还不如指望太阳从西边出来。所以为了生存,还是跑吧!于是整个关中地区,原本近百万的人口,经过董卓集团的治理和天灾的影响,到了初平四年的秋天,钟繇欲哭无泪的告诉董卓:朝廷切实掌控的人口,不足三十万!今年的粮食,最多能收上来十万石!请太师大发慈悲,将郿坞里的上百万存粮拿一些出来救济灾民,安抚士兵。

这怎么可以?郿坞里的东西,是董太师的养老钱!怎么能够轻动?那些百姓死了就死了吧,大不了以后抢劫的时候跑远一点好了。不过吃不饱饭的士兵嘛?董卓先生非常天才的想出了一个主意:打着东征逆贼的名义,放凉州军出去抢别人以便渡过荒年!

好吧,本书已经说过很多次了,想董卓先生死的人太多了。以前凉州军都围聚在他身边的时候其他人没有办法,但是当凉州军因为饥荒不得不远离长安去打草谷的时候。长安城内,连环计开始发动!当蒋通听到董卓派出凉州军东进兖州、豫州抢劫的时候,就知道董卓命不久矣。他也不由得长叹一声:哥这只蝴蝶扇呀扇的,居然只让董大爷多活了一年!

关中即将陷入大乱,而关中西北的凉州呢?经过多年的弱肉强食优胜劣汰,凉州叛军最终剩下了韩遂、马腾两个大军阀。以及很多手握几个县、治下人口几万人,军队一两千的小军阀。韩马二人或联合、或互相争斗,将凉州给搞得稀烂。凉州以西以北的羌人,趁着汉人实力减弱,开始大规模的向凉州迁徙,汉人在凉州所占的人口比例也在不断缩小。

关中西南的汉中,被五斗米教教主张鲁占据。虽说五斗米教很不讨蒋通这样的穿越者喜欢,但毕竟要承认,汉中这个时候比起生灵涂炭的凉州、关中来说,真的是一片乐土。

汉中以南的益州,刘焉先生把自己**的儿子张鲁派去汉中做了看门狗后,在四川盆地里关起门来享受起天子的座驾、旗帜,就差没有明言称帝了。老头子随着年岁渐长,越发昏庸。益州内部跟随刘焉入川的东州人和益州本土世家的矛盾也愈演愈烈。这一切矛盾,终究需要一场极为惨烈的流血才能暂时压制住吧。

益州的隔壁邻居荆州,荆州牧刘表先生作为同样的汉室宗亲,果然不愧和刘焉是叔侄关系,刘焉在盆地里关起门来当土皇帝,他就在江汉平原上公开的使用天子冠冕和仪仗——所以说亲戚什么的最靠不住了。刘表这么一搞,反而让表面上一直尊奉朝廷,奉行低调做人的刘备同志得了好处。和袁绍手下作为外来户的豫州人压制住本土的冀州人,刘焉手下作为外来户的东州人压制住本土的益州人不同。在荆州,情况调了个个。那些因为中原大乱迫不得已避难荆州的中原士人,来到荆州后,先是受到南郡、江夏的蔡氏、蒯氏、黄氏等荆州土著世家大族的打压,即便进入刘表的幕府,身居高位,也难以掌握实权。本来就对刘表心生怨气。后来又看到刘表使用天子的仪仗,更是对刘表失望。而随着刘表和南郡蔡氏家女子的儿子刘琮的降生。荆州土著更加的全面掌控了荆州牧府的大权。种种原因,使得中原避难的士人们,把希望寄托在了江夏太守刘备的身上。于是刘备的幕府也慢慢的开始充实了起来。得到大量受过良好教育家学渊源的世家子弟的帮助,刘备对江夏郡的掌控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力度。

大汉南方三大州的最后一州扬州,这时候处在刘繇的统治下,刘繇在这一世得蒋通的帮助,提前几年出任扬州刺史,后来张涛、蒋干、黄叙等人又帮他把庐江郡的超级世家周氏给连根拨起。使得刘繇在这一世成为具有雄厚实力的扬州刺史。而且刘繇和刘璋、刘表这两个一有机会就想方设法打皇帝宝座擦边球的野心家不同。在他内心,是真真实实的心存汉室的。现在的扬州和蒋通的青州、曹操的兖州、豫州的陈国,荆州的江夏,是仅存的还坚持向长安朝廷纳贡的地方。所以刘繇这个时候在扬州的声望不低。

但是刘繇先生的日子确是南方三大州领导人里最难熬的——袁术这个搅屎棍看上他手里的地盘了。袁家老二是什么人?我行我素惯了的,想到了就去做。他在豫州被曹操和陈王刘宠打得一败涂地,就想把在豫州丢的统统在扬州给找回来。于是命令孙策为先锋,向刘繇所在的九江郡进兵。刘繇年轻的时候就不喜欢袁术,更别说现在这厮还要来抢他的地盘了,于是也提兵相迎。和真实历史不同的是,这一世,刘繇的力量强了很多,而孙策虽然猛,却处处受到袁术手下那群傻瓜的掣肘,所以袁术和刘繇两军的战斗,一时间打得非常焦灼。

但是刘繇虽然勉力为之,努力抵御袁术,却没想到陶谦的徐州在他的背后捅了他一刀——明面上讲,陶谦和袁术是盟友,私下里说,陶谦非常清楚袁家二公子那德行,要是袁二公子这次刘繇都啃不动的话,肯定会转过头来啃他的徐州。所以为了祸水南引,也只有委屈正礼兄弟你哪。

这样一来刘繇就顶不住了,很快就丢了寿春,之后彻底退出整个九江郡。渡过长江去了丹阳郡。

可是即便如此,袁术还是紧追不舍。而在丢掉扬州经济最发达、人口最多的九江郡后,刘繇先生实力大损,吴郡、会稽郡的江东士族又高高挂起袖手旁观,青州离自己太远,一时之间无法给予切实帮助的情况下。不得已,刘繇只好向近在咫尺的江夏太守刘备先生发出了求援信号。

在江夏趴了整整四年,在政务上老是被刘表吹毛求疵,因为吸纳大量中原士人引起刘表高度警觉,日子过得很不顺畅的刘备顿时如同打了鸡血,立即发兵三万,亲自领军来“救”刘繇:当然,刘先生这一世过得比真实历史上好多了。至少什么反复投靠他人哪,数次丢弃妻子的事情是没有过。所以其副作用就是刘先生这时候的厚黑学还没有大成。他引兵进入庐江郡后,居然不忙着抢占地盘收买人心,而是真的在庐江郡和袁术军真刀真枪的干了几场,但是事实非常残酷的告诉他:单挑什么的,孙策同志拿关二哥张三爷没什么办法,但是具体排兵布阵,数千上万战士的厮杀,二十出头的孙策就比三十好几的刘备强得多了。刘备的江夏军被袁术的先锋孙策军打得连连败退,最后不得已退回江夏郡。回到江夏郡的门口一看:咦?怎么城头上的大旗不是“刘”而是“黄”呢?好吧,刘备同学,你真以为你旁边那个刘表是好人么?你在江夏这么好的地方杵着,刘表先生会觉得舒服么?你在江夏大肆招揽中原士子,你以为刘表先生会不在意么——老子不用,谁都不准用啊!所以趁着刘备出兵扬州,刘表很快以荆州牧的身份发布指令:自己治下的江夏太守刘备刘玄德,不服从领导,擅自出兵。本牧已经奏请朝廷了(鬼知道有没有报告),现在革去其职务。又表自己的发小儿黄祖为江夏太守,然后黄祖亲自领兵进军江夏,在江夏黄氏的帮助下,很是顺利的拿下了江夏的郡治西陵县,刘备先生终于如同史实一般成了一条丧家之犬。迫不得已厚着脸皮向刘表求饶。刘表也不好过分催逼自己这个同宗,于是表他做桂阳太守,把他给彻底赶到了人烟稀少、经济落后的荆州最南方。

虽然刘备暂时失败了,但是他在庐江的努力还是为刘繇争取到了时间,在这个时间段,青州的援军终于抵达:扬州和青州毕竟隔得太远,步兵骑兵啥的是别指望了,但是青州还是有水军的。蒋通派鲁肃、周泰率领三千水军,帮助刘繇守住了秣陵前方的长江防线,暂时让刘繇得以松了一口气。

整个大汉,从北到西,从西到南,再从南到东,战乱不断,诸侯之间分分合合。犹如一团乱麻,解不开,理还乱。但是事实证明,这些边边角角的事情都不算什么大事情。真正的大新闻,出现在位居天下正中的兖州和豫州。所谓的大新闻有两条:一、曹操杀了边让。二、陶谦的部将杀了曹嵩。

曹操切实掌控兖州后,和豫州的陈国结盟,双方联合起来对抗豫州最大的势力袁术。靠着兖州、陈国两方领导人的优秀,将得到孙策帮助的袁术打得连连败退,袁家的老巢汝阳也被陈国给占领了。搞得袁老二迫不得已要去啃扬州。

击退袁术后,兖州暂时安定下来。曹操作为这个时代除了蒋通以外最关注民生,最关心恢复生产的诸侯。在这个时候就要开始整顿内部秩序了。但是毫无疑问的,要恢复生产就要保护小民,要保护小民就必然和当地世家大族发生冲突。这其中,对曹操的屯田制等诸多惠民政策嘲讽得最厉害,造成的影响最恶劣的就是天下知名的超级大名士边让。

操哥这时候虽然已经三十七八岁了,但是还是那句话,挫折才是男儿成长最好的食粮。近四十年来,二十来岁的时候有自己的老爹和祖父庇护,杀了权倾一时的蹇硕的亲戚都没事。三十五岁的时候有蒋通帮忙,本来该发生的讨董全军覆没本钱赔得干干净净的事情也没有发生。所以操哥这时候的心态更加的自信也更加的猖狂。鉴于兖州的世家大族集体对抗政府的各种政策,导致政府收不到足额的钱粮。老子心里正鬼火大,想弄个典型出来杀鸡儆猴呢!边让你这厮跳得最凶,名气又大,是一只再好不过的鸡了。杀的就是你!所以曹操很是干脆的把边让砍了。

这就过分直接粗暴了!蒋通在青州也是要杀人的。不少世家被他杀的人头滚滚。但是蒋通杀人讲究策略:首先保证基层政权的有效控制,其次通过夜校、军屯打破士族的舆论垄断。第三将一些穿越者的金手指和部分世家分享,团结部分可以团结的力量。第四还要提出义利合一的理想,在精神追求上吸引志同道合者。之后才是用各种政策泽被小民。然后留下后手率兵南下青州,引诱渤海的世家大族发动叛乱,借平叛之名清扫渤海世家。

后来蒋通得到冀州三个半郡国后,也没有说一网打尽的。而是采取分而治之的策略。比起曹操这样因言杀人高明得多。但即便是这样,当年渤海大叛乱,袁绍公孙瓒入侵,也搞得蒋通手忙脚乱,北方丢了几个县城,失去了上万的百姓。南皮这边更是差点破城。自己的老婆女儿命悬一线。世家大族,真的是那么好搞的么?

所以曹操杀了边让后,顿时引起了兖州境内幸存的世家大族的普遍不满。曹操的部下陈宫,更是开始上串下跳,私下到处串联,准备驱逐或者干掉曹操。

当然,世家大族虽然掌控了地方,但是曹操先生这时候已经是一个很强的军阀了。世家们当然不能在这个时候马上起兵反对曹操。他们所等的,是一个契机。

这个契机很快就来了。

初平四年(193年)十月,曹操的父亲曹嵩,二弟曹德,在徐州琅邪郡被陶谦的部将杀害。初平五年(194年,真实历史上这一年为兴平元年,但本书中董卓未死,故而仍然使用初平年号。以后本书中为了避免叙述混乱,将主要以西元纪年为主)初,曹操兴兵征讨徐州,曹军全军披麻戴孝,进入徐州境内后,每破一城,必屠城泄愤。徐州顿时掩埋在一片血泊之中。

陶谦已经老了,手下的丹阳兵实际掌控在其亲信曹豹手里,可是曹豹又和曹嵩、曹操有血缘关系。所以丹阳兵的抵抗很不得力。迫不得已,在陈珪、陈登父子建议下,早就知道糜竺和青州暗通款曲的陶谦,派出糜竺出使青州,向青州求援!

——————我是万分无奈的分割线——————-

明天后天又要下乡检查,我努力不断更吧。真要断更了也请大家谅解——人在单位,有时候真的很无奈——这些工作不是我的本职工作,但是负责这项工作的同事一句“我不会,我不懂”就很轻松的把事情推到我身上来了。有时候真的觉得,这个世界好奇怪,不懂业务的还有理了!

最新小说: 大唐无双皇子 穿越到灵气复苏三国的我无敌了列表 超能暴乱 绝对征服系统 温柔坠落 大秦扶苏:开局起兵靖难 皇家娱乐指南 红警之崛起南洋 特种兵:开局干掉眼镜蛇小队列表 解构诡异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