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牛中文 > 历史军事 > 义利三国 > 第八十章 周郎青州行(四)

第八十章 周郎青州行(四)(1 / 1)

跟着张涛行走在满布着历代武功赫赫名将塑像的定国路上,周瑜等四个听着张涛的逐一解说,都禁不住热血沸腾起来。

“壮哉!若是将来泰能够跻身其间,则虽百死而无一憾矣!”

“呵呵呵,幼平,汝勇力过人,若是将来跟随主公立下功勋,当然是可能在这里立像的。不过涛私下听汉升子龙等人议论,他们都不想将来自己的塑像立在这里。”

“咦?这是为何?”

“很简单,这条路是定国路。能够在这条路上立像虽然光耀,但也仅仅是个内战高手罢了。隔壁的开疆路,才是汉升子龙的梦想所在啊!”

“原来如此!此谓正理也!若是能做霍冠军,又有谁愿意去做白武安!季澜兄还请带路,让我等去开疆路上膜拜历代为我华夏征讨异族、开疆拓土的先贤。”

“呃,此事我等还是稍后再说如何?这会学校那边马上就要开课了……”

“哎,此事易耳,某与公奕,粗鄙不文,就不随季澜前去了。我等自去游览,只要季澜和吾等约定何时何地碰面就是了。”

“也好,那涛就怠慢二位。这样吧,此时乃是辰时末刻,午时三刻,涛在炎黄二圣像下等候二位一起去用膳。炎黄二圣像位于整个学校的最正中。任何一条大道都在这里汇聚。不难找到。”

“如此,我等便去了。请季澜、子敬、周郎自便。”

“子敬、周郎,我等还是上车吧。学校面积太大,不赶紧一点,怕是赶不上第一堂课了。”

三人驾着马车,赶到教学区边缘后,张涛老老实实的下车,找了附近的一个校工,在校工的住宅处栓好了马匹。开始步行进入教学区。

在三人下马往前前行的时候,身后却跑来了一队排列整齐,喊着口号的队伍。鲁肃和周瑜回头一看,都诧异起来:这分明是一队孩童,看面相,年纪最大的不会超过十岁,年纪最小的可能只有五六岁。而更让二人感到不可思议的是,这支五十人的小队里,居然有整整二十五个女童!

“王教师,早啊!”

“咦,这不是张司闻令么?嗯,全队,立定……向左转,向右看齐,向前看,稍息!”

这边的王教师很是轻松的连下几个口令,跑动中的五十个孩童迅速的从奔跑状态进入整队状态,并且随着教师的口令,转瞬之间便完成了队伍的重整。这一过程张涛看了也就看了。而鲁肃和周瑜这两个有着统帅资质的人杰看过后忍不住对视了一眼,双方都在对方的眼睛中看到了惊诧和震撼!

“蒋顾出列!”

“到!”

“命汝暂代某的队长之职,带全队返回宿舍。一刻钟整理内务,之后整队前往饭堂早膳。吾在饭堂与汝等会合。去吧!”

“喏!全队听令,向右转,跑步走……”

看着整个队伍向前方奔跑,所有孩童都是后背朝着自己后。张涛才一改刚才面无表情的状态,恭恭敬敬的对着那个远去的女童拱手为礼。

“司闻令今日怎得有闲暇到学校来?”

“呵呵,大眼,来来来,吾为汝来介绍,这两位是……子敬,周郎,这位王大眼,曾经在虎牢关下亲手捅死十个凉州兵,被创十余处仍然死战不退,是我青州枪兵出了名的勇士,曾经得到主公亲自授勋的。现在暂时在这渤海师范学校的蒙学中担任体术总教官一职。”

“季澜,肃有一言。”

“子敬请讲。”

“如此勇士,放在这里和孩童们嬉闹,未免太过浪费吧?”

“哈哈哈,哈哈哈哈。大眼呐!这问题汝自己回答去吧!”

“呵呵,这位是子敬先生是吧?某王大眼,出身贫贱,无字。这个,某现在还算是青州枪兵的,军籍仍然在高季观将军的瘿陶军团内。不过某的妻子即将产子,按照我青州的士兵条例,在非原籍服役的士兵,家中有正妻产子的,有半年假期。某的正妻是以前南皮屯的屯民,渤海世家叛乱后,屯县合一,某的妻家就定居在了南皮。所以某就回到南皮这边来了。回来后实在是闲不下来,又因为主公主母都去了临淄,长公主一个人在这里乏人照顾,所以某就暂代这里的蒙学体术总教官,顺带就近帮忙照看长公主……”

“长公主?”

“呵呵,子敬,就是刚才代替大眼带队回营的那个女童,是我等主公的长女,我等私下都叫长公主的。名顾,小名辛夷。今年七岁了。”

“啊,就是传说中在南皮陷于危难之时,和主母一起登城擂鼓舞旗的那位?”

“然也!嗯,涛不管身居何职,都始终牢记是蒋家家奴的本分。这次出门整整一年没有回到南皮。所以昨晚丢下诸位,就是连晚赶到这里探望长公主了。”

“探望?可是肃看季澜刚才面对长公主的时候一点表情都没有啊,好像不认识一样。”

“子敬,这才是季澜做得对的地方。”在一边沉默了大半天的周瑜开口了:“瑜观浩然公的女公子似乎在队伍中威望很高?王教师,这是女公子自己挣来的么?”

“嘿嘿,那是当然。可以说,别说这学校里的学生了。就是教师和校工们,除了几位教授,差不多都不知道这位就是我青州的长公主。所以长公主在学生中的地位,都是自己一手一脚打出来的!”

“打出来的?”

“是啊,长公主的文科始终第一这个没啥好说的,就是武科也始终压得那些比她大一两岁的男孩子死死的。有童子不服气,想去欺负一下她。某等开始还准备上去帮忙,结果被长公主用眼神止住后。长公主亲自上阵,几个回合就把那几个小子打倒在地了。从此之后长公主就是蒙学的霸主了。”

“嗤嗤嗤~~~”张涛捂着嘴坏笑了一阵后解释道:“长公主从三岁开始就被子义将军拉着学武了。这些孩子打不过也是正常。只是为这个事情,子义被主母不知道骂了多少次,说子义把她的女儿教的蛮横无理,将来怎么嫁的出去……不过主公对这事情倒是很无所谓。为这事,主母还很对主公发过几次脾气……”

又大脑当机了。不过青州的一切不都是颠覆既往观念的么?

和忙着回去带队的王大眼告别后,三人继续往前走。进入蒙学区后,一面巨大的木牌矗立在蒙学区教学楼外。

“蒙学学生条例,嗯,一曰:吾等有权进学,非吾自弃,他人不得迫吾弃学。二曰:吾等年幼,有权犯错。知错则改足矣。三曰,道可不同,论可不同,然言论为人人生来之权利。吾必捍卫。四曰,吾之笔墨纸砚衣装,皆吾自行管制,不劳他人。五曰社会公德……六曰义利合一……”

看着站在蒙学学生条例沉默不语的两人,张涛忍不住笑意盈盈:嘿嘿,如何?这样重视那个,哦,对了,重视人权的条例没见过吧?如此完美的一所蒙学,尔等难倒不想自己将来的孩子也受这样的教育么?所以,周郎,别多想了。下一站去了临淄后就老老实实的拜在我家主公面前吧。老实说,听着你在这里浩然公浩然公的叫着,某心里很火大的!

“两位,时间不早了,我等还是速速往师范学院的教学区前进吧。”

“哦,好。司闻令,难倒这正学和蒙学的作息时间不同么?正学那边好像马上就要开始上课,而蒙学这边却刚刚晨练收操,尚未早膳……”

“嗯,周郎观察可谓仔细,我家主公医术天下无双,他说幼儿身体稚嫩,发育迅速。稚嫩,则不能过多操劳。发育迅速,则更要多睡足睡。所以蒙学这边规定的是蒙学学生每天至少要睡足五个时辰。正学那边则没有具体要求,因为主公说那都是大孩子了,不该我等去操心他们一天到晚睡多少时辰的问题。觉得身体扛得住要通宵苦读的自便,若是一天到晚只顾游乐嬉戏荒废学业通不过期末考核的,自然有学校教规等着……”

三人边聊边行,终于进入了渤海师范学校的核心部分,师范学校教学区。张涛到教学楼下的一块公告栏上看了看后,急匆匆的跑回来对着两人说道:“今日确是运气!居然碰巧有思辨大会。今日的主题是先贤是否当法。大会的主持是康成先生。辩论的双方是子干先生的弟子和颖容的弟子……呵呵呵,好运气好运气,出去一年回来还能碰上这样的好事。两位,快走快走!”

鲁肃和周瑜跟着张涛进入一间大约长宽都六丈的房间。只见整个房间呈一个圆形分布,圆心位于最低点,自圆心而外,层层阶梯状加高。每层阶梯上都有数量不等的固定座椅。待得跟着张涛入座后,细心的周瑜还发现每个座位下方都有一根铜管从前一个座位的底座伸出。精通音律的周瑜稍微一思索就明白了:这是传音装置啊。

果不其然,只见一个年轻的士子登上圆心处的讲台。对着讲台上一排排铜管吹了吹气。坐在前排的周瑜顿时感到自己身前的铜管也有了细微的声响。

“康成先生,诸位同学,吾乃易春,渤海修县人,尚未加冠,无字。今日吾与吾之队友在这里与冯博学友及其队友以辩会友。辩论的主题是,先贤是否足法。我方的观点是:先贤不足法。下面吾就吾方观点做立论,请康成先生和各位同学指正。”

“若要先贤足法,首要之务便是先世胜过今世,否则为何我等要法先贤。然则先世真的胜过今世乎?蒋使君有云:‘燧人氏、有巢氏、神农氏,为我华夏先贤最古者。’何云三人贤矣?燧人氏教导我等华夏先民保存、钻发火焰。使我华夏先民不必茹毛饮血。有巢氏教导先民筑木为巢,使得我先民不必与飞鸟走兽共宿于野外。神农尝百草,草创农耕及医学,使我华夏先民食物来源稳定,病痛时能减缓痛楚。三贤者,恰是我华夏由渔猎至游牧再至农耕之演变矣!自神农之后,我华夏始以农为本。故此,三贤为最古之贤者。若要法先贤,当先法此先贤!若真法此三贤,则我等今日,理当居于荒野,茹毛饮血,又或刀耕火种尔!此等物事,汝等能法乎?吾必不能为矣!”

“这位易春,好刁钻!”周瑜和鲁肃在下面听着,都不禁微微一笑。这位一辩的意思就是:我认为前代贤人是不能完全照着学的。若是真要学,就应该去学最古老的贤人。最古老的贤人是谁呢?燧人氏、有巢氏、神农氏。学他们不要房子睡在野外,学他们不用火生吃食物,学他们刀耕火种……总之,这样的生活你们能接受么?反正我是不能接受的。

“……汤武革命之时,武王伐纣之时,周公建礼之时,未闻有法先贤之声矣……法先贤之声,为先秦诸子百家争鸣时方有。孔子曰复礼,自东周法西周。墨子兼爱非攻,自春秋法夏前。孟子讲仁义,言必称尧舜。庄子无为,自战国法三皇五帝之前……惜乎哉!诸子虽论述颇丰,文彩华章,令人美不胜收。却均不见用。最终得用并助始皇帝横扫六合一统天下者,却为不法先贤之法家尔……”

可以说,这位辩手确实有点狠了。他第一段说你们要学古代贤人,就请去过原始人的生活吧。接下来第二段说:在商汤、周公的时代,没听说有什么要法先贤的呼声啊。相反,商汤为了证明自己代替夏朝的合理性,创建了天命学说。周公为了证明自己代替商朝的合理性,制定周礼,提出了德的概念。学习古代贤人的呼声,应该是春秋战国时期那些诸子最先开始吼的吧?孔子主张倒退回西周,墨子主张倒退回夏朝之前。孟子主张倒退到尧舜时代。庄子说我们干脆彻底倒退回没有贤人的原始时代算求了。结果呢?所有当时的统治者全都不鸟他们,因为他们都不喜欢学习先贤。最后被统治者待见的是谁呢?不提倡学先贤的法家。最后也是法家思想指导秦国统一了天下。所以说,学先贤有用嘛?没有!没用干嘛要去学?

“或有人言,秦以法家治国,二世而亡。我炎汉自董子提倡‘罢黩百家、独尊儒术’以来。儒家尊荣三百年。皆是法先贤矣!然后今日之儒,是孔子之儒?抑或孟子之儒?今日治国之要义,真乃孔孟之言乎……青州,自蒋使君秉政以来,新法迭出。均田制,稳定万民之心。占田令,刺激民众自发开荒。独子继承法,使得我青州百业兴盛。然则均田制法何先贤?占田制法何先贤?独子继承制更法何先贤……故而,先贤实不足法。在下立论完毕,请对方学友上台立论。”

“康成先生,诸位学友。吾名冯博,字孟物。荆州南郡人。今日之辩,吾方观点为,当法先贤。先贤足法。诸位,法先贤,不代表吾等必须和先贤一般。法先贤,乃是法先贤之精神。吾等并非要法先贤之茹毛饮血、刀耕火种。而是要法先贤之筚路蓝缕,以启山林之开创精神。若无先贤为我等奠定基业,若吾等不法先贤,敢问,今日吾等安能居于此屋,昂然辩论否?”

“先贤众多,吾等法何先贤?曰,周公,孔孟而已。法其何者?仁义礼智信而已……蒋使君秉政青州以来,大改我大汉法令,故而蒋使君确实是不法先贤。然蒋使君何人哉?吾为汝等述之:一曰,摧残青州世家,乃无仁也!二曰,发兵攻打冀州旧日盟友,乃不义矣。三曰改嫡长子继承法为独子继承法,乃乱礼也!四曰不睦邻邦,与冀州、幽州为敌,乃不智也!五曰攻冀州半途而废,乃无信也!如此不仁不义乱礼少智无信之人!真乃不法先贤之人矣!青州在蒋使君治下,虽跳梁一时,然终不满倾覆矣!”

“吁~~~”冯博此言一出,会场顿时一阵嘘声。汝这厮到底是在就事论事的辩论,还是在借着这个机会诋毁蒋通的?

鲁肃和周瑜听到这位的言论,也是大摇其头。尤其是周瑜,很是纳闷的回过头来看着张涛:“司闻令,汝不是常以蒋家家奴自居么?怎么今日有人如此诋毁贵家家主,汝居然在此安坐?”

张涛对着周瑜呵呵一笑:“习惯了。这种场面主公建校的时候就想到了。而且也是做好了承受准备的。再说建校的时候主公就说得很清楚,这里是学校,学校嘛,风能进,雨能进,王者不能进。主公进了这里,也不过普通一教授而已,能把这学生怎样?再说了,汝等没注意到这圆形辩论厅外面的石碑上刻着的话么:“吾不赞同汝之思想,但吾誓死捍卫汝阐述思想之权利。”

“这话是主公特别命人立在这里的。因为这句话,郑康成、卢子干等大儒才愿意在这里终老啊……”

看着惊讶、感动、敬佩等各种表情轮番在脸上滚动的两人。张涛拱拱手:“这些先不说,就说今日辩论之主题吧。两位,如何看?”

周瑜和鲁肃对看了一眼。鲁肃道:“不值一辩,先贤不可完全不法,也不可尽法。”

周瑜接着说道:“然也!合适则法,不适则创。岂可拘泥于法或不法?”

“呵呵呵,所以说,两位是大贤,能够一到青州就出任方面之任。而这些学子。”张涛笑嘻嘻的朝着下面斗得面耳赤红的少年们轻轻一挥手:“尚需雕琢啊。”

鲁肃听到张涛这样的话,很自然的拱拱手表示多谢赞赏。而让张涛感到万分欣慰的是,对于自己“方面之任”的语句,周瑜竟然没有表示反对。

——————我是头痛欲裂的分割线——————

最近这几章借着周瑜的视角在展示青州的变化。其实这样的章节是最难写的。尤其是本章最后的辩论,写了整整三个小时。

本书的收藏终于上三百哪。在严重缺乏宣传渠道的背景下,做到这一点真心不容易。感谢大家的支持。

实话实说,今年6月份的时候真的差点放弃了。如果不是在书评区看到大家催更的帖子,真的就不想写了。所以,大家的鼓励是我写下去的唯一动力。所以,推荐票什么的,请更猛烈的向我砸过来吧!

最新小说: 大秦扶苏:开局起兵靖难 绝对征服系统 穿越到灵气复苏三国的我无敌了列表 大唐无双皇子 超能暴乱 温柔坠落 解构诡异全文 红警之崛起南洋 皇家娱乐指南 特种兵:开局干掉眼镜蛇小队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