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牛中文 > 历史军事 > 义利三国 > 第一章 有字曰子达

第一章 有字曰子达(1 / 1)

对于大汉帝国青州刺史部东莱郡从事蒋昌来说,从延熹三年(公元160年)到光和三年(公元180年)这二十年,是痛并快乐着的二十年。其过程之跌宕起伏,着实让这位今年六十二岁的大汉职业官僚深切感受到了人生的精彩和捉摸不定。

自己到了四十二岁都还没有子嗣,虽然正妻王氏是个很宽宏贤惠的人,为自己找了不少看起来适宜生养的女子做妾。但还是没个一儿半女。自己已经到了不惑之年,差不多已经完全死心了,正准备无可奈何的向在寿春的宗家申请一个从子过来过继的时候。已经三十五岁的正妻王氏居然怀孕了!

这简直是喜从天降!忐忑不安的等了九个多月,果然妻子不负众望的生下一个儿子!蒋昌当场兴奋得差点没暴毙而亡!更离谱的是,儿子出生的当天,升官的指令也来了,蒋昌被太守征辟为东莱郡从事,天可怜见,东莱蒋家只是寿春蒋家的分支,虽然几十年来,几代人的积累,已经是家大业大,在东莱郡郡治所在的黄县,已经是一顶一的富豪之家。但几代先祖,也不过是担任些县令、县长甚至县尉等官职。已经有好几代人没有在郡一级担任属官了。老来得子(东汉时代人的寿命普遍较现代为短),又升官。蒋昌只觉得全身通畅,遂给自己的儿子取名为通。心说待儿子二十岁行冠礼的时候就给儿子取字为伯畅——这厮贪心不足,还想着有后续的儿子呢。所以儿子的小名自然成了“招弟”。

很可惜,招弟这个名字并没有给他带来更多的儿子,别说儿子,女儿也没有半个。“伯畅”这个字看来是没办法给自己的儿子用了。而自己的这位独子,从小就不是省油的灯!

这孩子自小天赋异禀,三岁开蒙就能做到过目不忘,对经义文章的见解每有新意。到了十一岁,就已经在东莱郡名声显赫,有了神童之名。连高密大儒郑玄也为之震惊,将其和延熹元年(公元158年)出生,长他两岁的管宁称为青州双壁。

蒋昌的自豪感还没有来得及完全宣泄,这孩子就表现出让他肝胆俱裂的行为来:居然对读书没了兴趣,说什么腐儒方才整日埋首穷经,书嘛,认得字,懂得断句,知道其中的意思,也就够了。如今居然一不小心读到了和管宁这样的神童一样的地步,实在是浪费了太多时间。言语之粗鲁,思想之不堪,真是让蒋昌暴跳如雷:这还是一心想要超越宗家,成为一等士族的东莱蒋家的家风吗?可惜这孩子是自己的独子,别说那平时对蒋通千依百顺的正妻和一众妾室了。就是自己,又何尝不是含在嘴里怕化了,放在手上怕摔了呢。

于是问儿子不读书了想干嘛。儿子说要学武。那好,请了本地郡兵中的成名武将来教授,这孩子学武不到三年,就以十四岁之龄打遍青州无敌手。惊动了河北枪王韩琼到访。两人一翻交手,蒋通终于落败,但已经引得韩琼大为赞赏。就此将其带在身边一年,传以衣钵。一年后蒋通归黄县。东莱太守唐绢问他学艺如何,这孩子笑而不语。不久就从冀州传来韩琼的消息:“招弟之武艺,实乃天授,吾已不能与其敌体矣!不敢自居其师”。于是这孩子十五岁就有了青州枪王的名头。

蒋昌刚刚又要开始自豪,觉得自家出不了经世大儒,出个名震天下的武将,将来北击鲜卑,横扫西域,以武功封侯,重树先祖逡道侯蒋横的风采时。这孩子又犯混了。说原来学武比读书还简单,不学了。要去经商!

这个孽子!东莱蒋家确实有很大的庄园,庄园的出产除了自给自足外确实也要外销一些。有些稀罕的物件自家也是要从外面买一些的。但是,蒋家是士族好不好!士族的商业都是交给家仆或者代理商人在打理,家主和未来的家主怎么能去亲身操作这种贱业呢?这次蒋昌和自己的妻妾总算取得了一致意见,改变了过去千依百顺的态度,把这孽子叫到宗祠,让他跪在列祖列宗的灵前狠狠数落了一个多时辰。这孩子总算打消了亲自操持家族产业的念头,但却也提出了一个条件:找个家生子来,做他的代理人,把他的一些构想化作现实。

这真是无可奈何了,于是不得已,叫了名唤蒋蒙的家生子跟着他。蒋蒙从自己的祖父那一代开始就跟着蒋昌的父亲了。已经是第二代家生子,忠诚度绝对可靠。在验证了蒋蒙的忠诚和悟性后。这孩子不到三个月,就教会了蒋蒙三个东西:围海晒盐、高度蒸馏酒、味精。这三个东西蒋蒙将其方案交给自己的时候,自己的双手都在发抖。

围海晒盐,从此不用煮海为盐,制作盐的成本低到近似于无,而效率和产出却放大了无数倍。蒋昌在拿到这个方案后,立即调动了跟随自己家族超过五十年以上的佃户二十户,在自家沿海的一个大庄园的一个人迹罕至的地方,开了一大片盐场。又调动家族中最精锐的私兵500人,在盐场外围修筑碉楼,构筑防线。将自己的新盐场看护得严严实实。

高度蒸馏酒的生产稍显麻烦,主要是那套所谓的蒸馏器的密闭性始终解决不好。但总的来说无非就是反复蒸馏而已,只要舍得投入成本,还是能够出好酒的。蒋昌清楚的记得,当清冽透明的蒸馏酒摆上自己的桌案时,闻着刺鼻的酒香,自己当场就震惊了。再到饮了入口辛辣,入腹化火的高度酒后,自己就完全失态了。据妻子王氏说,那天晚上老爷疯跳疯叫了一个晚上,一个晚上啊!

而味精,自从有了这个东西后,蒋昌突然觉得自己前面五十多年吃的东西都跟大便差不多——虽然他这样的世家子也肯定没吃过大便。但是却毫不影响他做出这样的判断。唯一的缺点就是味精这玩意儿生产成本太高了点:需要大量的人手采摘沿海的昆布(海带)。还需要大量的碳。但是和产出之后带来的收益相比,这就微不足道了。

蒋昌又一次为儿子的才华震惊了、自豪了。由此带来的后果是,他把儿子的护卫从二十人增加到了五十人。连带着掌握了全套技术的蒋蒙,也提高了待遇,加派了十人的护卫:名为保护,实为监视。暗暗的还私下给儿子说,早知道有这样大的利润,就不应该把这些东西全部交给“外人”。

结果自己的儿子显得很无所谓,说什么蒋蒙这孩子聪明、忠诚、能干。是个值得信赖的人。就算这厮敢背叛主家,把这些东西的生产技术给泄露了出去,也没啥要紧的。当然没啥要紧的,在蒋通心里,作为一个前世是外科医师的他来说,医疗技术的进步才是他最着紧的东西:青霉素这玩意儿才是他绝对不会轻易拿出来的大杀器。可惜,现在这年代,工业什么的几乎没有,什么提纯仪器啥的要弄出来估计要花很大的力气。而且最适合培养青霉素的玉米最近几十年是别指望有了,但是试着用小麦做培养基也是可以考虑的嘛。总之,蒋通心里并没有把这些技术含量不高的小发明当多大的事情。不过是抱着改善家族经济状况,方便囤积粮食的资金周转罢了。

对了,就是囤积粮食。蒋昌想到这个就觉得郁闷。家族里有了大量的食盐、高度酒和味精出产后。家族的资产那可是蹭蹭蹭一天一个样的往上飞升。食盐倒还没啥,毕竟这个年代最好的盐还是在山西的解县,自己的盐也就是胜在量大。而且国家实行盐铁专卖,虽然这个政策对于沿海的士家来说不算啥,但自家也不敢明目张胆的倾销冲击国家的盐价。而高度酒和味精就不同了,那真的是价比黄金!一坛大约五十升的高度酒,售价10000钱,大约相当于100石粮食的售价。。而味精更是离谱,一合味精,售价同样是10000钱。如此的暴利,使得东莱蒋家用“日进斗金”来形容自己都不算过分。本来蒋昌是想着用这些钱继续求田问舍,扩大自己庄园的数量和规模。又或者去买官做的:今上(汉灵帝)对钱的喜爱已经到了痴迷的地步。公开的卖官鬻爵已是大汉朝廷的常态。蒋昌甚至想着要不是自己是家族分支,门第不够,干脆一次性拿出3000万钱去买个三公来当当。

结果自己的这些念头被自己的宝贵儿子毫不犹豫的否决了。自己的儿子十九岁的时候,一次外出郊游,看到一个姓张的道士在野外给那些穷鬼施舍符水治病,当场就脸色大变,回来后闷在书房整整三天。出来后就跟自己说家族的经营方向要彻底改变:囤积粮食、招募流民、训练私兵、巩固庄园。这是要干嘛?造反?结果儿子说不是造反,是要自保:那个叫张角的道人才是要造反!

蒋昌当时就觉得不可思议,一个区区道人,能够成什么事?结果儿子也不和自己争论。而是对自己说什么父亲老了,该从郡守府里退下来了,在自家的庄园享享福什么的。自己行冠礼后肯定会被举孝廉,到时候家族的担子就让做儿子的来承担吧。蒋昌刚听到这话的时候差点又没被气死,怎么,老子还没死呢,你就要来当一家之主了?当场就给了儿子两下脆的。这还是儿子出生十九年来第一次挨打。儿子也没发火,而是长跪不起,说什么今天不把家族的事务交给他,将来东莱蒋家必定灭门什么的胡话。自己也被震得不清。最后还是自己的夫人出来说了句话:自通儿开蒙以来,学文比肩大儒,学武赛枪王,从商超陶朱。有子如此,夫君为何还舍不得将家业交给通儿打理?于是蒋昌自此退居二线,家族事务全部操于蒋通之手。

蒋通接掌家族事务后,发了疯一般的在自家的庄园里修筑粮仓。庄园出产的粮食,一粒不许外卖,反而拼命的向内购进粮食:对外的说法就是高度酒,一升酒,一石粮。味精,一合味精,半石粮。而只有家族的几个核心家仆才知道,蒋家现在的存粮,足够本庄园所有佃户坐吃五年以上!

如今,休养了整整一年的蒋昌再次走到了前台,接受众人的道贺,因为今天,大汉光和三年二月初七,自己的儿子,小名儿招弟的蒋通。二十岁了。到了行冠礼取字的时候!

大汉光和三年二月初七,东莱郡黄县蒋家在县城里的宅院里,宾客盈门,人声鼎沸。蒋通,这位学文号称青州双壁,学武号称青州枪王的麒麟儿,终于要行冠礼了。

(古人对年龄的算法和今人不同。古人出生就是一岁,之后逐年增加。也就是说,现代人的12岁,用古人的算法就是13岁甚至14岁。古人说的男子二十而冠,其实按照现代人的算法,一般都是19甚至18岁。但为了符合现代年龄计算方法,方便阅读,本书的年龄计算一律以现代方法计算。所以主角在本书中是实足20岁才行冠礼。)

寿春宗家关注这个旁支的孩子很久了,宗家那边的家主亲自赶了过来,担任本次冠礼的主持。在一旁观礼的,有大儒青州高密国人郑玄,汉室宗亲,青州东莱郡牟平县人刘岱、刘繇,青州乐安郡青年高才国渊,北海郡青年才俊管宁、邴原、王烈、王修。河北枪王韩琼、冀州无双上将潘凤以及青州刺史府、东莱郡守府的一众官员等等。所谓青州精华、河北梁柱皆聚于此了。

蒋通对此却显得很无所谓,除了对自己的老师韩琼表示出了相当的尊重之外,其他的人,都是彬彬有礼的应付过去:不失礼,但也绝不亲热。

唯二的例外,除了河北枪王韩琼,就是那个十四岁的大男孩……

当然,他性取向正常,对男宠什么的深恶痛绝。之所以对这个男孩的态度很亲热,是因为这个跟着自己的寡母来观礼的人,叫太史慈。

说起来,蒋通转世过来的这二十年,依靠自家二等士族的门第、自己文武双全的名声、自家充沛的财富。很是结交了不少青州、冀州、徐州的名士。比如刘岱、刘繇兄弟。刘岱长蒋通七岁,刘繇长蒋通四岁。他们很早就结识,而且多半以兄、弟相称。而管宁、邴原、王烈等人则与蒋通互称良友。但是这些人都知道,蒋通最喜欢最看重的,还是那个今年只有十四岁的太史慈。

太史慈家境很一般,衣食什么的肯定是无忧了,但是家庭的门第声望比起东莱蒋家来就要差多了。不过因为同在黄县的关系,又在蒋通刻意的安排下,当太史慈只有三岁,蒋通只有九岁的时候两个人就认识了。十几年下来,蒋通在早年丧父的太史慈心中,已经是半兄长半老师的地位。所以,这次蒋通行冠礼,家世门第明显不足的太史家,也得以在大厅里有了一个坐席。

吉时已到,在自己的父亲蒋昌的引领下,蒋通盘起了自己的头发,扎了一个发髻。缓步步入大厅,恭恭敬敬的跪在了寿春宗家的家主蒋林的身前。

“令月吉日,始加元服,弃尔幼志,顺尔成德,寿考惟祺,介尔景福。”

“吉月令辰,乃申尔服,敬尔威仪,淑慎尔德,眉寿万年,永受胡服。”

“以岁之正,以月之令,咸加尔服,兄弟俱在,以成厥德,黄启无疆,受天之庆。”

在依从《周礼》的冠礼祝祷词中,蒋通依次被族长加上了缁布冠、皮弁和爵弁。至此,蒋通终于成为了大汉朝道德和法律均认同的成年男子。

加冠结束后,三拜父母,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再在父母的引领下,向大儒郑玄三拜,请求嘉宾之首郑玄赐字。

郑玄郑康成,当世大儒,门下弟子数千,早年蒋通也拜在其门下就学。蒋通聪慧,发表经义每有新意,郑玄极喜,早年曾视为可以托衣钵的传人。没想到后来蒋通弃文从武,不过总算是自己的得意门生,在自己遭遇党锢之祸的时候东莱蒋家对自己也未曾有任何避嫌之举。故而前日蒋昌邀请其作为嘉宾之首,在儿子冠礼上为其子取字,郑玄也是欣然从之。

“礼仪具备,令月吉日,昭告尔字,爰字子达,髦士攸宜,益之于假,永受保之。通者,无碍也。通者,达也。可取字曰‘子达’。无碍抵达矣。”

“多谢老师赐字,通受之。”

有了字,别人称呼自己就不用再叫自己的小名了,老实说,“招弟”这个小名给自己带来不少的烦恼。这小名本身很俗,完全不像是世家子弟该有的的小名,关键是自己是独子,招弟招了二十年都没有给自己招来弟弟妹妹。为了这个,小时候和一群世家子在一起玩的时候,自己总是被刘岱、刘繇、管宁等人嘲笑。而这个时候,假如太史慈在场的话,总是会很仗义的说:谁说招弟兄没弟弟呢?不是还有我吗?

蒋通蒋子达,嗯,这个字说不上多好听,不过总比“招弟”顺耳多了。

得字之后,就是长辈、师长、兄弟、朋友致祝辞了。蒋通是独子,因此,担任其兄长致辞一职的,必须从自己的好友中选择,为此,刘岱和刘繇两兄弟还很是争了几次,最后做弟弟的还是不得已让给了做哥哥的。

“旨酒既清,嘉荐亶时,始加元服,兄弟具来,孝友时格,永乃保之。”随着刘岱的祝辞,冠礼终于进入尾声。酒宴即将开始。蒋通蒋子达,真正的以成年人的身份融入了大汉。即将展开他真正的故事。

————————我是华丽的分割线——————————

1、汉制,合龠为合,十合为升,十升为斗,十斗为斛,斛通石。

2、中国有史可考的围海晒盐,最早见于明朝。

最新小说: 超能暴乱 温柔坠落 大唐无双皇子 绝对征服系统 红警之崛起南洋 特种兵:开局干掉眼镜蛇小队列表 大秦扶苏:开局起兵靖难 穿越到灵气复苏三国的我无敌了列表 解构诡异全文 皇家娱乐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