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岱到的时候,杨志设了一个小规模的招待宴,只有单廷圭、赵季陵、寇一三个人相陪;王岱留着漂亮的短髯,看上去比杨志要苍老几岁,王家接二连三地出事,加上这几年的颠沛流离,让王岱显得有些疲惫。杨志介绍完众人,坐下端起酒杯,高兴地对王岱说:“你能来太好了,有这样的刑狱高手加入,我这次在长安的行动一定会成功。”
王岱得知杨志的任命,让自己出任永兴军路提点刑狱一职感觉很奇怪,定北军刚成立的时候,作为宗泽的旧部,王岱就接到了宗泽的邀请,曾经到定北军呆过一段时间,后来父亲病重,王岱才离开定北军。没想到这次回来,杨志给了自己这么高的一个位置,王岱看看单廷圭等人说:“杨帅,听单大人介绍,这次动作很大?”
能够让杨志花费力气安排的人,一定是有能力又可靠的自己人,单廷圭在与王岱一见面的时候就介绍了案情,并且按实力杨志的决心;杨志没有多说,示意大家一起喝了一杯酒后才开口:“这个案子没有看上去那么复杂,但是牵扯面广,需要一个熟悉官场上规则并且能顶得住压力的人。”
“你找我,是认为我肯定能顶住压力?”王岱的嗓音低沉沙哑,一口浓重的京腔,听得出来,王岱的信心并不足;杨志微微一笑说:“王岱,这里都是我的心腹,只不过每个人都有一大堆的其他事情要做,像赵季陵,他负责文案,不仅有置抚司对下的公文,还有面对太原、汴梁、杭州的公文。他们都,所以你无需在压力上多考虑,而是要把每一个线索落实到证据上。”
杨志对王岱很客气,他对王岱的能力很有信心,不然不会花大力气调王岱过来;王岱自然懂杨志的意思,眼前的单廷圭三人是杨志的得力手下,他必须表示足够的尊重。王岱敬了杨志四人酒就问:“一定要查到刘家的证据吗?”
一听到王岱这么问,单廷圭三人便明白,不需要向王岱提醒什么,这家伙的经验足够了,明显是个懂事的人;杨志放下酒杯说:“不管是有罪的证据,还是无罪的证据,都需要清楚;刘光烈、刘光世虽然是两个混蛋,但毕竟是大宋的高官,手中还有着军队。我们都清楚,刘家兄弟的军队就是康王也难以控制,所以我们只管真相,不能牵连到汴梁与杭州的斗争中去。”
杨志对王岱这个故交还是有所保留的,虽然心里是希望王岱能确定刘家有罪的证据,但是杨志的谨慎让他不会直说这句话;王岱这些年都不得志,身上的棱角早就被磨没了,他知道像杨志这样的军中翘楚,在仕途上远远超过他,就算是单廷圭等人,在陕西也比自己吃得开,所以他也不会在杨志面前摆谱。
不过王岱以为有些事情还是要提前说好:“杨帅放心,我废话不多说了,我知道这个案子很急,不过话我要说清楚,具体工作是我主持,不会变吧?”
“当然不会。”在这一点上,杨志没有意见,前期花了这么大力气,做了这么多工作,要是不想等王岱前来主持,杨志何必多拖上几天;难道京兆府的其他官员被杨志命令后还敢敷衍,他杨志又岂是善男信女?赵季陵认识王岱,两人在汴梁曾有交集,端起酒壶说:“杨帅已经吩咐,相关的人只是配合你,一切还是以你为主!但你要清楚这个案子的背景,摆正自己的心态。”
赵季陵给王岱点明了情况,然后给众人斟酒;以赵季陵的身份本来不需要做这些事,只是今天杨志连蔡庆都回避了,伙计们都在外面,赵季陵便主动担负起这个差事。王岱站起来,谢了赵季陵说:“杨帅,我在来的路上,听到了一个消息,说定北军有心变法,走王安石、蔡京的老路,长安就是我们的开始。”
酒壶停在半空中,赵季陵断言道:“这就是关中士绅的杀手锏,想要把我们往变法的这个上面靠,就算是我们顶得住,郓王那边的压力要是太大,很可能会有变化。”
杨志不以为然地说:“现在是多事之秋,只要老百姓过得好,谁会在意这些事情,放出这样风的人,只是想造成混乱,属于那种有事没事来上一家伙的人;不过他们说得也没错,我们有很多政策在外表看上去,确实与蔡京执政的时期很相似。王岱,你不过是一个掌管刑狱的,不要对这些东西感兴趣,不要受到影响。”
王岱盯着杨志:“你应该知道蔡京祸国殃民。”
王岱父亲与苏东坡是好友,对于变革一直持反对态度,但是在杨志眼里,王岱没有这么倔,杨志淡淡地说:“可是北伐的时候宰相是王黼,靖康年间的几个宰相都是世人认为没问题的正人君子,施政方针完全与蔡京反着来。但是老百姓获得了什么?大宋获得了什么?如果不是我们在太原坚持,恐怕现在的整个河南都在金人的手里。”
这是任何人都否认不了的事实,杨志先占据河套地区,然后率军南下,一路攻占河东、河内,逼得金军退出关中,才有了后来一系列的恶战,大宋靠着定北军收复卫州、曹州、开德府等地,才维持住以黄河对峙的局面。
王岱也没打算在这方面争辩,而是问杨志:“你有把握比蔡京做得更好?”
杨志笑道:“蔡京和王安石的失败,是因为他们要一口气在全国推行,所有的大地主都会反对,各地的官府却各自抱着不同的心思,蔡京他们改变不了吏治,很容易被别有用心的人钻空子,出乱子才是正常的事情。我调你来,把相关的案子交给京兆府,就是不想出乱子,你放心,我有的是时间,并且不在乎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