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小行星在意大利的皮亚齐根据万有引力理论计算预测的地方(2.77天文单位处),于1801年元旦之夜人们发现了第一颗小行星——谷神星。
至今总共已经发现了几十万个小行星,正式编号和命名的有2千多颗,估计小行星总质量约为地球的4/10000,半径大于40公里的小行星只有150个。
其中最大的是谷神星,直径为770千米,质量是11.7×1023,密度为1.6克/厘米3(智神星2.4克/厘米3,婚神星3.6克/厘米3),可见小行星的结构是比较松散的。
小行星的半长径、轨道倾角和偏心率都很大,偏心率平均0.15,倾角平均9.4°,都比大行星大,顺向公转(顺行)。
小行星形状不规则,只有少数是球形的。大部分小行星分布在火星和木星之间的轨道上,轨道半长径大多数在2.17~3.64天文单位之间,平均为2.77AU。
有些小行星穿过地球和金星轨道之间,这些小行星叫做阿波罗体,到1979年已经发现23个,它们可能是陨石的主要来源。
小行星主要分为两类:碳质的C类和石质的S类,还有金属质的M类,成分分别与碳质陨石、石陨石、铁镍陨石相近。
谷神星属于C类,表面有10~15%含水矿物。小行星也有自转运动,已经测得70颗的自转周期,一般为2~16小时。
发现有5颗小行星有卫星,例如大力神星(直径243公里)有一颗直径45.6公里的卫星,相距977公里。
炁学提示:大多数小行星没有星核,所以不是星球,而是一般的非生物,或者是介于星球和非生物之间的物体,它们的星核已经退化得很厉害,几乎要死亡了。
小行星应该是从太阳喷射出来的日幔物质(也许还有日核物质)凝结形成的。
太阳曾经发生了大爆发,把日核、日幔和日气物质大量抛射到太空炁海里,成为小行星、彗星、流星、陨星等。
能够使太阳发病到这种程度,可见当时的宇宙四季运动重叠有多厉害,温度不是一般的高,当时的生物绝对是无法生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