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牛中文 > 游戏竞技 > 炁学原理 > 一、光物质

一、光物质(1 / 1)

一、光物质

光物质有光炁粒和光炁流两种。光炁流也叫做光能、光线,简称光,光炁粒也叫做光源、发光体。光炁流是由光炁粒生产出来的。光源是指能够直接生产光的炁粒,是能够发光的炁粒,反光的炁粒(例如镜子和月亮)不叫做光源。光是炁体的线状流,如同水线一样。光粒子简称光子,就是光炁流子,不属于量子。

1、光源。

光源就是把其他形式的能转变成为光能的装置。光源发光时,不断辐射出光能。

光源的种类。不同的光源生产不同的光。形成光的物质主要是光学晶体,其次是金属蒸汽、气体分子、液体、有机分子等。根据光源的物态可以分为固体光源(例如电灯)、液体光源(例如经过紫外线照射的煤油和松节油)和气体光源(例如日光灯、煤气灯),根据光的来源可以分为天然光源(例如阳光、星光、萤火虫、电光鱼、闪电、磷光)和人造光源(灯光、火炬、火光),根据光源的冷热程度可以分为热光源(把热变成光的光源,例如太阳、弧光灯、火炬)和冷光源(把化学能、机械能变成光的光源,例如日光灯、萤火虫),根据光的传播形态可以分为点光源(很小的光源,发出的光是向四周传播的)和平行光源(平行传播光的光源)。热光源是最方便的,却是最浪费能量的,90%以上的能量以热的方式浪费了。冷光源是最节能的光源,能够把90%以上的能量变成光。

炁学提示:光源是能够发光的炁粒。光起源于原子炁子。光炁流是由原子炁子辐射出来转变而成的炁流,形成了光谱现象,所以叫做原子光谱。

2、光的种类。

光有可见光和不可见光、冷光和热光、单色光和复色光。可见光有白、红、橙、黄、绿、蓝、靛、紫、激光等,不可见光有红外光、紫外光、x光等。

炁学提示:在光谱范围内,光炁流有无限多种,形成了连续光谱现象。每条光谱线代表一类光炁流,是由无数光炁流形成的。光炁流线的粗细和长短不同就是不同的光。一个光炁流只能够形成一个几乎看不见的点,众多的一样大小的光炁流形成了一条光谱线。不同的光炁流有不同的光色。

3、光的波动性。

光是什么?有人认为光是电磁波,有人认为光是粒子。波动学说能够解释光的波动现象,粒子学说能够解释光的粒子现象。最后得出光是粒子也是波,叫做光的波粒二象性。光的学说还没有一个完善的能够解释一切光现象的统一的理论。

西学对光的认识是从光现象开始的。首先惠更斯认为光是波。后来英国的麦克斯韦在1864年进一步认为光是一种电磁波,指出:“光和电磁波一样能够在真空里传播,传播速度相同,都能够发生反射、折射、干涉、衍射等现象,所以光现象实质上是一种电磁现象,光波就是一种频率很高的电磁波”。赫`兹用实验验证了光和电磁波一样能够产生相同的传播现象,证实了光波在本质上就是电磁波。1891~1893年,科学家测出了电磁波的传播速度和光速相近,后来麦斯尔精确测得电磁波的传播速度是299780公里/秒,这同光速299792公里/秒十分符合(少12公里/秒)。因此认为光就是一种电磁波,一切光都是波长不同的电磁波。

1)、光的干涉现象。法国的菲涅耳(1788~1827)利用双镜实验发现了光的干涉现象。光和波一样有干涉现象,这是光波迭加的结果,表明光有波动性。光的干涉可以用来检测物体表面的光滑程度。单色光没有干涉现象。

2)、光的衍射现象。光和波一样有衍射现象发生。光通过小孔或者狭缝都会发生衍射现象。光的衍射现象再次证明光具有波动性。光是一孔就能够衍射和干涉同时发生,波要两孔才能够干涉,这是光和波不同的地方。

3)、光的色散。光通过棱镜会发生色散而形成光谱。棱镜能够分解出光的成分,形成光谱现象,这个叫做分光术,是分析光的种类的基本方法。1814年,德国的夫琅和费制成第一架分光镜,并且发现了太阳的光谱线。夫琅和费在1817年又发现了太阳光谱里的暗线。这些太阳光谱线就叫做夫琅和费线。1859年德国的基尔霍夫发表了分光学基本定律——基尔霍夫定律。光谱是由各种有色光形成光带的光现象。每种色光都只含有一种成分,不能够再分解,叫做单色光。单色光有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白光是由七种单色光混合而成的。混合光叫做复色光。把复色光分解成单色光的现象叫做光的色散。色散的发现对光学研究有重要的促进作用。根据波动方程c=fλ,可以进行频率f和波长λ的换算,c为光速。

光谱颜色同光源的温度是有关系的。温度比较低的天体呈红色,温度很高的天体呈现蓝色,之间有黄色天体、白色天体。

图4.97光的色散

光的颜色是由光的频率决定的。实验测定结果如下表所列:

表4.2光谱的频率

光谱

频率(×1014赫兹)

波长(×103埃)

红外

10—2~3.9

3×103~7.7

3.9~4.7

7.7~6.4

4.7~?

6.4~?

?~5.2

?~5.8

绿

5.2~6.1

5.8~4.9

6.1~?

4.9~?

?~6.7

?~4.5

6.7~7.5

4.5~4.0

紫外

7.5~500

4.0~0.1

实验指出:在同一种媒质里,频率小的色光的速度大。由n=c/v知道,它的折射率就比较小。由n=sinα/sinγ,因为入射角α是一样的,所以折射角γ大,出现了光的色散现象。

光的色散形成了虹、霓、天空的兰色等天空里的光现象。虹和霓(副虹)是阳光经过空气里的水雾形成的色散现象。虹的外面红里面紫,霓正好相反。

天空是蓝色的,是因为大气层的分子对阳光的散射作用。研究表明:波长越短(就是频率越高)的光,被散射越多。蓝光波长比较短,其散射作用比红光强大10倍以上。散射的光存在在天空里射我们看到了蓝色。而且由于大气分子的散射作用,使日出和日落时看起来是嫣红色的。

物体的颜色是一定频率的光波射入人眼所引起的一种视觉。白光照射到透明物体时,主要只有同颜色的色光能够透过,其他色光几乎被吸收了,物体的颜色由能够透过的光色决定,如果七种色光都能够透过,就是无色透明体。而白光照射到不透明物体时,主要只有同颜色的色光能够被反射,其他色光几乎被吸收了,物体的颜色由所反射的光色决定;如果七种色光都能够被反射就是白色的不透明体,如果色光几乎全部被吸收就是黑色的不透明体。物体的颜色是指表面一层颜色。物体所透过或者反射的是以本色为主的单色,其中还有临近的单色存在,所以调色(两种以上的单色颜料组成的混合色颜料)的颜色同样是由所透过或者反射的光成分决定的。

1800年英国的赫谢耳(1738~1822)发现了红外光,也叫做红外线。红外光是比可见光的频率小(波长大)的不可见光,其特征是热作用很强,属于热光。烘干东西用热空气需要几十小时,用红外线只需要几十分钟。红外线穿透云雾的本领很强,不发生散射现象,有感光作用。红外光可用于烘干、加热、制导、通讯、定位、跟踪、摄影、作物处理、医疗等方面。经过红外线处理的种子,发芽率高、生长快、产量高。

1802年德国的里特(1766~1810)发现了紫外线,也叫做紫外光。紫外光的频率比紫光更高,波长更短,具有很强的荧光作用,能够使很多东西产生荧光。日光灯就是利用紫外线的荧光效应制造的,效率很高,是一种很经济的冷光源。紫外线的生理作用也很强,能够杀菌、消毒、使皮肤变黑,可以用来治疗皮肤病、软骨病等。适当的日光浴对身体是有益的,因为阳光里有紫外线。太强的紫外线会对人体皮肤和眼睛造成伤害。大气层的臭氧层能够吸收太阳光里的大部分紫外线,对保护地球生物有重要的意义。化学物质使臭氧层破坏了,太阳紫外光大量穿透大气层,使皮肤癌发病率增多了。

1895年德国的伦琴(1845~1923)发现了x射线,也叫做伦琴射线、x光。这是比紫外线频率更加高、波长更加短的光,为5×1016~3×1020Hz,6×10-7~10-10cm。生产这种射线的仪器叫做伦琴射线管。用射线管生产的高速电子束照射玻璃或者金属就能够产生x射线。x射线有很强的穿透能力,波长越短的射线越硬,穿透物体的能力也越强。x射线的穿透能力同物体的密度成反比,密度越密穿透越浅。穿透越深,减弱越厉害。波长越长的x射线越容易被吸收,几十埃的几乎不能够通过空气,全部被吸收了,实用的是1埃以下的x射线。有荧光作用,可以使相底感光,使气体电离。可以用来透视物体、杀菌、治疗肿瘤。1912年德国的劳厄观测到了x射线的衍射现象。

测量得到电磁波谱如下:

表4.3电磁波谱的频率

电磁波种类

频率(赫兹)

真空中的波长(厘米)

无线电波

105~3×1012

3×105~10-2

红外线

1012~3.9×1014

3×10-2~7.7×10-5

可见光

(3.9~7.5)×1014

(7.7~4)×10-5

紫外线

7.5×1014~5×1016

4×10-5~6×10-7

χ射线

5×1016~3×1020

6×10-7~10-10

γ射线

≥3×1019

≤10-9

光能是1012~1020Hz的电磁波。可用E=mc2、c=λf、E=hf进行单位换算,h=6.62×10-27尔格秒=4.14×10-15电子伏特秒,c=3×1010cm/s。

炁学揭密解惑:光就是光,光不是电磁波。光和电磁波都是炁流,但是有不同的现象和特征。光炁流是线段状的,电磁波是球面状的。

4、光的粒子性。

也叫做光的量子性。17世纪,法国的开普勒认为光是发光体发射的物质。牛顿在1704年发表的《光学》专著,标志着光学的成熟。他把光当作光粒子,用力学原理解释光。可见对光的粒子性的认识要比波动性早近2个世纪。光的粒子性可以用光电效应证实。1887年,赫兹发现,紫外线照射能够使高压极板产生火花放电现象。1888年,俄国的斯托列托夫(1839~1896)进一步发现,紫外线照射低压的负电极板也能够使极板失去负电荷。我们把这种金属因为受到射线照射失去负电荷的现象叫做光电效应。实验证明,紫外线不能够使之失去正电荷。1899年普朗克提出了光量子概念,认为光的电磁波的发射和吸收不是连续的,而是一份一份地进行的,其能量E=hγ,γ为光的频率,h为普朗克常数,实验测得h=6.63×10—3Js,后来把这每一份能量叫做光子。1900年,普郎克从光粒子角度得到了辐射方程。同年,俄国的列别捷夫(1866~1912)发现光对固体有压力作用,认识到光就是一种物质,所以它在真空里传播不需要依靠其他媒质。光谱学的诞生和成长促使光量子力学诞生。

下面是斯托列托夫的实验。让射线从金属网上照射到带负电的金属板上时,有电流形成。如果金属板接的是正极,就没有电流形成。实验证明:任何金属受到射线的照射都能够发生光电效应,只是有的金属需要用紫外线照射,有的金属只需要用可见光照射。每种金属都有一个最低的频率γ0,大于该频率的射线即使很弱也能够发生光电效应,低于该频率则不能够发生光电效应。改变光的强度,只能改变电子数目,不能够改变电子的速度和动能;光的频率变大,电子速度和动能就变大。

图4.98斯托列托夫的实验

1905年,爱因斯坦提出了光的波粒二性,就是说光不但有能量,而且还有质量,因此他提出了光子的存在和光子理论(光的量子理论)。从此光独立出来了,不再是射线和电磁波的附属品。光子理论是爱因斯坦为了解释光电效应现象在1950年提出来的。光子理论指出:物质的分子和原子所发射的光,不是连续不断的波,而是由特殊物质组成的微粒,这种物质微粒就是光子、光量子。光子是光的最小单元,它的能量同光的频率成正比:ε=hγ。爱因斯坦还给出了下面的公式:

式中p叫做脱出功,m和v为电子的质量和速度。不同的金属有不同的p值。只有光的hγ大于p才能够形成光电效应。

实验证明,光电效应有两种:一种是光使半导体和绝缘体形成的光电效应,叫做内光电效应,是原子的电子受到激发形成的,增加了导电性,应用于光导管(也叫做光敏电阻)的制造,广泛应用于电子技术中。1873年史密斯观察到硒的光电导性。利用硒的光电导性制造的光电管、光导管可以利用光控制电。另外一种是光使导体形成的光电效应,叫做外光电效应,是自由电子激发形成的。光电管就是利用碱金属的外光电效应制成的二极电子管,广泛应用于自动控制、无线电传真、有声电影等电子技术中。

光电效应证明,光具有粒子性、量子性。光子理论说明了光的量子性。光是由特殊物质组成的光量子,是一份一份地在空中以巨大的速度传播着。检测光的量子性的实验证明:光是不连续的光量子而不是连续对称的波。

光的波粒二象性。实验证明,光同时具有波动性和量子性(粒子性),叫做光的波粒二象性。光既是粒子又是波,它的静止质量为0,它由物体产生,又由物体吸收,它以不变的光速运动,它能够把全部能量传给电子后消失,形成光电效应,它们相互作用时会形成电子而形成湮灭现象。当观测仪器的线度大于波长时,主要体现为粒子性,当等于或者小于波长时,主要体现为波动性。无线电波频率比较低,波长比较长,容易显示波动性,而它的光子能量很低,不容易观察到它的粒子性。可见光的波长为几千埃,光子能量约几eV,容易检测到它的波粒二性。x射线的光子能量很高,容易显示出粒子性,不容易观测到它的波动性。对于γ射线,至今没有观测到它的波动性。近代物理学研究表明:比分子小的微粒都具有明显的粒子性和波动性,波粒二象性是物质共同的属性。物质的波长公式:λ=h/mv,m为物质的质量,λ为波长,v为速度。

炁学提示:光炁流是线段状的炁流。一个光炁流可以叫做光炁流子、光子。光属于炁流,光子是炁流子。光子不属于量子,因为光子不能够生产电场和磁场,也没有静止质量。光的粒子性是针对光子(光的静态)而言的,光的波动性是针对光的流动性(光的动态)而言的。一个个流动着的光子形成了光波现象,就如同对喷射的水流一样,对于水流而言有波动性,对于单个水线、水粒而言则为粒子性。如果水线比较长就只能够看出其波动性而看不出其粒子性,如果水线比较短小就只能够看出其粒子性而看不出其波动性,只有长短适合的水线才能够同时看见其波动性和粒子性。光电效应是光炁流变成电炁流的现象,是通过原子炁子实现的。光的吸收是光炁流转变成原子炁子的过程。

图4.99光炁流的形状

5、光的多普勒效应。

光和声波一样有多普勒效应。这是光源运动对光谱的影响。当光源运动时光谱会出现光的多普勒效应现象,在光谱上出现红移(远离时)和紫移(接近时)现象。这是因为,当第一个光波发射出去后,由于光源是接近我们的,第二个光波更近我们了,所以两个光波之间的距离接近了,使光的波长变短了。光源远离我们的情况也类似于此。波长变化与运动速度的关系是:

Z=△λ/λ0=v/c

Z为红移量,λ0为光源的原来波长,v为光源的运动速度,△λ为波长的变化值。

根据△λ可以求出速度v。金星逆向自转现象就是根据雷达波的多普勒效应测定发现的。由于河外星系的光谱线只有红移没有紫移,而且距离越远,红移量越大。根据红移值的计算结果知道,星系的运动速度为近光速、光速甚至是超光速,说明总星系里的河星系正在相互远离,显示“总星系在大爆炸之中”。

图4.100光的多普勒效应的机理

炁学提示:这个现象就像喷水一样,静止、前进和后退着喷洒水,结果水流的密度和强度是不同的,就有所差别,形成多普勒效应现象。前进时光炁流被压缩,后退时光炁流被拉伸。

6、光的塞曼效应。

这是磁场对光谱的影响。光源在磁场中就会出现光的塞曼效应,光谱会分裂成几条,从垂直磁场方向看分裂成三条,从平行磁场方向看分裂成两条,中间的看不见。这是由荷兰的塞曼在1896年发现的。这是因为原子能级在外磁场作用下发生了分裂。分裂距离与磁场强度成正比,由谱线的分裂距离可以计算磁场强度。天体的磁场就是利用这种方法知道的。

图4.101光的塞曼效应

此外,电场、压力等也可以改变光谱线,可以用来测定电场、压力、端动等。

炁学提示:磁场、电场、压力等对原子炁子变成光炁流有影响。

最新小说: 从乡村球队走向豪门列表 小倾心 全职召唤法师 召唤玩家后我成了海王 穿成病弱反派后 下路禁止秀恩爱[电竞] 火影中的学习大师 北地枪王张绣 木叶之赚钱养家 变身反派少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