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牛中文 > 都市言情 > 超级能源强国 > 第四百一十四章 元旦

第四百一十四章 元旦(1 / 1)

中船的总经理孙道孚听着苏城的话,来了兴趣,问道:“你说现代重工的生产速度比我们快,能快多少”

孙道孚的行政级别是省部级,和中石油和铁道部的老总一模一样。他要是再年轻一点,转头换到某个省做个省长都是有可能的。

苏城回忆了一下读书时看过的信息,沉吟着道:“如果是一艘船两艘船,大概不会有太明显的区别。但是,如果是十艘二十艘船的话,平均每艘船的建造时间压缩在90天内,想来是一点问题都没有。”

到03年前后,中国开始发力船舶工业的时候,韩国的船舶平均建造速度已经逼近60天,也就是2个月内了。巨型总段造船法和平地造船法的应用,让他们的最快速度接近1个月,这在90年代初的中国,可以说是难以想象的。

其实,90天的时间,也是中船重工的领导们,没有考虑过的问题。

“有这么快”长脸段鼻的中船总工麦文贵重复了一遍。

论学术地位,麦文贵比李沧要高过两个头。他本就是国内培养的尖端船舶人才,又在改革开放初期东渡日本,学了5年之久,回来后迅速做到了中船总工的位置上。麦文贵的奋斗史,差不多是中国学界最顺畅的奋斗史了,这也得益于他的十足的斗志。

国内的工业企业,要想有所成就,必须得有斗志,否则就会在无数的难题里败下阵来。现在,麦文贵明显不太喜欢苏城未战先言败的说法,语气虽然称不上是质疑,但也含着浓浓的怀疑。

这也是他对韩国不熟悉。中韩建交以前,国人对南朝鲜的印象,差不多就停留在抗美援朝阶段。南朝鲜有什么东西,技术和经济发展处于什么阶段,那是只有高层和外交官员们关心的事。

麦文贵也是不清楚状况,才用疑问句。

苏城轻轻的啜了一口酒,用叙述的口吻道:“大家都知道,分段制造工艺能够将一艘船分成大小不同的几十个乃至上百个部件。这样一来,在生产相同或相似船型的时候,船厂只要设立数量众多的车间,就可以大量生产相同的分段了。所以,生产的船只越多,自然生产速度越快。这方面,韩国人已经比我们提前了5年时间,说不定已经积累出了数量不少的分段,能够直接使用。”

一些常用的分段是可以提前制造的,就像是工厂生产普通的工业品一样。分段制造工艺,就是将船舶制造工厂化了。

目前只有大华船业才在使用的巨型总段制造工艺,则是把船舶制造全球化了。

苏城这么一说,麦文贵就陷入了思考。一会儿接着问:“连接分段,会不会花费比较长的时间上百个分段,要严丝合缝的焊接,不容易吧。”

他看来是了解过分段造船法了,只是对具体的生产过程不很清楚罢了。

苏城点点头道:“计算机辅助是必不可少的。若是能应用况还会越变越遭,苏城只能暗叹一声。

上了飞机,眼瞅着升空了,荣尚国才有了说话的性质,却是面对苏城道:“苏董,咱们这一单,绝不能空手而归了。”

和前些天的随意比起来,荣尚国明显是憋着劲了。

苏城先是点点头,然后才问:“江南造船厂的目标是多少”

“最少要4艘2万吨以上的大船。要是能竞到2万吨以下的船也行,拿去和其他公司换,或者自己做,都随您。”荣尚国这么说,自然是征求苏城的同意。

苏城手上不缺订单,而且,大华船业的规模和中船的规模也差的远了,他微微一笑,道:“就按你说的,小船交给他们好了。”

“多谢苏董。”荣尚国是真的感谢。别看中船持有的订单,还够1年多做的,但那里面能盈利的船并不是很多。国内混乱的商业环境,让国企无论是赚公家的钱,还是赚私人的钱都变的困难。许多船只的利润都逼近船厂的控制线,荣尚国只有找到高价的订单,配合着那些低价的订单,才能让整个工厂的生产活起来,如果全是低价订单,在垫资严重的船舶制造业,那就是濒临破产的节奏了。

一路无话,转机抵达新加坡,已是傍晚时分。

主持竞标的新加坡航运集团,派人将他们接到下榻的酒店,荣尚国立刻派人去调查,最终抵达的公司有多少家。

汇总而来的结果,却让他的脸色白了又白。

(未完待续)

最新小说: 天价萌妻 天歌·三生不负三世 都市风云乔梁叶心仪 我自地狱来 重生之心动 都市医仙 望眼欲穿 医妃倾天下元卿凌 势不可挡 岂言不相思